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1章 誰的雷霆,大明元輔,雲無風,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萬曆七年,九月初三。
吏科給事中趙于敏上疏,彈劾兵部尚書凌雲翼“縱容家丁僕役,行兇首善之都”,請罷。
同日,廣東道監察御史林一材上疏,彈劾兵部尚書凌雲翼於兩廣總督任上“驕縱不法,累遭時譏;殺戮成性,酷厲激變”,請罷。
趙于敏與林一材,一科一道,彈劾官員是正常的,不過他二人都不過只是隆慶五年的進士出身,資歷甚淺,卻同時彈劾當朝兵部尚書,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有問題。
朝廷上的鬥爭不同於帶兵打仗,一般來說是不流行“獅子搏兔亦用全力”這個做派的。
最常見的一種方式,就是先派出麾下資歷淺薄的科道官,上疏彈劾一下某大臣,看看皇帝對此事的反應,倘若皇帝立刻下旨斥責上疏者妄言,那說明該大臣聖眷仍在,要不要繼續彈劾就得看情況。
而如果皇帝收到奏疏之後全無反應,那一般就說明該大臣可能已經失去皇帝信任,這時候就可以加大彈劾力度,派出更有力的人物繼續彈劾,直到皇帝感受到“群情洶洶”,下旨處置該大臣為止。
當然,一般來說,該大臣在受到彈劾之後,會主動閉門不出,要麼上疏自辯,要麼上疏乞歸。倘若皇帝雖然對該大臣失去信任,但總算還念及一些舊情,那麼可能只會順勢批准請辭,通常不會深挖細究,畢竟優待文官是慣例,留點顏面給人家,也顯得自己仁慈。
趙于敏和林一材就是這次“倒凌”的先兆,“投石問路”的兩顆小石子。
這裡要稍稍說明一下,本來歷史上的隆慶五年會試,主考官和副考官分別是張居正與呂調陽,但因為高務實的影響,最後變成了郭樸為主考官,張居正為副考官,所以很有一部分本年進士的座師、房師都發生了變化。
趙于敏和林一材,就是郭樸在這一年點選的進士。其中趙于敏是山西長冶人,林一材是福建同安人。
凌雲翼前天趕到京師,昨天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去陛見皇帝,被告知皇帝已御文華殿講學,讓他延後再來,他只好一凡常例的在沒有得到皇帝接見的情況下去兵部履新,當時凌雲翼就覺得要糟。
很多人都覺得,好的預感十次得有九次不靈,而壞的預感倒正好相反,基本十拿九穩,凌雲翼也是如此,履新的第二天,就被科、道同參。
他也沒有辦法可想,因為連申時行這個心學一脈的閣老,給他的答覆都是模稜兩可,根本沒一句準話,其他人就更不用提了。於是他只好上疏請辭——自辯是不可能自辯的,這輩子都是不可能自辯的,因為申時行雖然什麼保證都不給他一句,但是卻告訴了他,那日他恐怕是衝撞了兩位公主殿下。
這等於是被抓了個現行,還自辯個屁!不管願意不願意,都只能按例請辭了。
然而皇帝似乎還不滿意,兩道彈劾上去,內閣不痛不癢地票擬說凌雲翼在兩廣平定叛亂,還是有功勞的,但對於這次被彈劾的事情,票擬卻隻字未提。
皇帝的反應很皇帝,一個字都沒有批覆。這就是所謂留中不發了。
於是果不其然,到了第二天,又有彈劾上來,彈劾的事情與昨日沒有什麼兩樣,只是上疏彈劾的人變了,計有順天府尹宋之韓、順天巡按御史胡涍等五人。
皇帝依舊沒有反應,而凌雲翼惶恐之下,再次上疏請辭。
到了第三天,大戲終於上演到緊要關頭,都察院左都御史王國光親自出馬,彈劾兵部尚書凌雲翼“不謹、不職”,請罷!
左都御史乃是都察院第一人,世人稱之曰總憲,乃掌察核官常,參維綱紀,專糾劾百司,辯明冤枉,提督各道,為天子耳目風紀之司。凡大臣奸邪、小人構黨、作威福亂政者,劾。凡百官猥茸貪冒壞官紀者,劾。凡學術不正、上書陳言變亂成憲、希進用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