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8章 園內收支(上),大明元輔,雲無風,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自己名下多了兩千兩百畝田地,而這其中只有一百畝是進了黃冊需要上稅的,按理說這當然應該是好事,但高務實卻覺得自己的情形一下子就變得尷尬起來。

依著他的思維,天下任何人的產業,除非法律規定免稅——譬如為了促進某一行業發展而暫時免稅,否則都是應該繳稅的。稅收這個東西,在他看來,不應該被視為剝削,因為那是國家賴以維持正常運轉,以及調節宏觀經濟所需的必要基礎。

稅收,應該也必須是取之於民,而用之於民的。其實古人未嘗沒有這樣的思路,只是在實際操作中卻總是跑偏。

兩千多畝地,不算是小產業了,放在外頭說,光這一條就能擠進大地主的門檻,但高務實雖然也有意為自己斂財,卻並不希望自己“逃稅”。

根據張津接下來的簡單介紹,這兩千餘畝地,全部平均起來,每畝地畝產並不高,但其實在此時的華北地區來看,也不算很低,大概有兩百斤上下,這兩千畝地到手,就相當於每年二十萬斤糧食到手。

北方由於畝產比南方要低,京畿附近的賦稅標準其實也相當低。尤其是因為京畿地區人口密集而糧食產量不高,朝廷為了確保京畿地區的糧食供應,所以並未在這裡執行一條鞭法,而是繼續徵收實物稅。這個實物稅非常低,平均稅率算起來,明面上大致只有產量的四十分之一。即便是二十萬斤,其實應繳實物稅也不過每年五千斤糧食罷了。

後世麥子出粉(麵粉)率很高,但明朝時期麥子的出粉率比較低,能有百分之六十的出粉率算不錯了,所以這五千斤麥子如果換成麵粉,不過三千斤左右。

麵粉什麼價格,之前高務實拿到第一筆張氏例錢的時候就曾經算過,一百斤麵粉的價格也不過一兩銀子,三千斤麵粉……不過相當於交了三十兩銀子的稅。

是的,只是三十兩銀子而已。

三十兩銀子是什麼概念?

高務實的大舅張四維因為擔心他這個外甥第一次作為主人來自己的別院,見到下人連個打賞都拿不出來,會丟了顏面,於是直接給了他五千兩!

這是五千兩啊!

這五千兩銀子如果拿來給三慎園及其產業繳稅,哪怕沒有一畝地的隱田,全額繳納應繳之稅,也能連續不斷的交上一百六十六年!

大明養士兩百年,結果士人連這麼點稅都不肯老老實實交。高務實想到這裡,心裡真的是為大明朝廷感到悲哀。

後世因為《儒林外史》裡《范進中舉》的影響,所以有個觀點是明朝但凡舉人以上,通通免稅,其實這個是不對的,沒有那麼誇張——至少在萬曆時期都沒有這一說。

實際上大明是有一點原則底線的,它有著比較明確的免稅田額度。

譬如進士可以有兩千畝田地免稅,而舉人的免稅田地額度為四百畝,至於秀才,免稅田地為八十畝。

這個資料,高務實這一世一“懂事”就已經知道了。所以他曾經有過一個非常粗略的計算。

明朝科舉每三年一次,每次錄取大約三百人。平均來說,差不多算是每年錄取一百人,如果假設所有人中進士後還能活二十五年,那麼明朝一般情況下,全國會有兩千五百名活著的進士——這個大概也就是全國七品以上官員的數量了,當然僅止於文官。

舉人的情況稍微複雜一些,大一些的省如南直隸,每科錄取一百二十到一百三十人,小一些的省,比如說江西省每年錄取九十人。大明有十三個省,每科大概有一千三百名左右的舉人。再多算一些,算一千五百人,那麼平均下來每年就算有五百名舉人好了,如果中舉之後平均活三十年的話,那麼大明通常會有一萬五千名在世舉人。

至於秀才的人數就不好估算了,但通常每次鄉試都有兩千人,考慮到這其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四合院之春華秋實

唐僧掃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