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0章 這就是大勝!,大明元輔,雲無風,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清化城的地理情況,大致是東臨馬江,而高務實是在清化城北部渡江,接下來自然是向西麵包抄圍城,對此他只需要下令即可。
本來在他看來,鄭軍老巢就是清化,如果丟了清化,再往南逃也根本沒有什麼意義。但他小看了人的求生慾望,鄭軍在阮有僚崩潰之後居然立刻選擇了棄城逃跑。
由於高務實麾下有馬,家丁護衛團的夜不收承擔了大多數的探馬任務,根據他們報告,隨行的鄭軍還有三萬左右。
高務實麾下無論是各土司,還是莫軍投誠的將領,紛紛勸他立刻發兵追擊,但他略微思索了一下,卻否決了這些建議。
他命麾下各部以清化城為中心展開清剿,先將鄭軍留下的原沿江防線敗兵全部消滅,再做其他打算。
不過消滅不等於不要俘虜全部殺掉,願意投降的鄭軍依然按照原先的辦法接受投降,只要收繳兵器盔甲,然後集中看管起來就行。
高務實倒不是什麼覺得殺俘不祥,而是他一貫把人看做戰略資源,鄭軍在渡江戰役中的硬性損失最多也就一萬人,這意味著還有三萬左右的敗兵可以抓俘虜,俘虜可是很好的勞動力資源,就算不讓他們打仗了,也還有很多的用處,殺了豈不是浪費?
別的不說,到時候河靜鐵礦不要人挖了?
雖說高務實心裡現在已經把南部安南當成他南洋擴張的第一個跳板,也不是不可以趁著大明北方即將進入小冰河時期的機會,從北方搞移民。但是北方移民要適應安南的天氣不說,而且這樣萬里迢迢移民到“藩屬國”,國內會不會有什麼變故,那還不好說。
因此,利用安南本地勞動力,至少是過渡期的最佳選擇。
當然他肯定知道“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所以南逃的鄭軍也不是不追,只是得先花幾天時間把清化安靖下來。
畢竟他現在不是搞流寇作戰,後方的穩固是一定要確保的,十萬大軍要是後路出現問題,那就不是鬧著玩了。
他的作戰思想其實比較一下,跟曾國藩很像:深知自己不是什麼軍事奇才,不考慮打什麼“神仙仗”,就老老實實“結硬寨,打呆仗”,反正自己的長處是“內政建設”,只要把仗打成這種呆仗,反而就能穩贏——至少不輸!
曾國藩被人看做為官之人的典範,高務實當年做秘書的時候,也是很仔細研究過他的,雖然當時主要的方向是研究他的為人處世之道,不過對於他的軍略,也免不了會看進去一些,後來莫名其妙的穿越了之後,高務實就把曾國藩打仗的風格定為了自己將來可能打仗時的指揮風格。
曾國藩的所謂“結硬寨,打呆仗”。具體而言,就是不論和誰打仗,去了城池外先勘察地形,選好紮營地,挖壕溝、扎花籬,把自己與敵方隔離開來。
勘察地形一般找背山靠水之地,既可以防止偷襲,也可以保障飲水供給,當然也得給自己留下退路。
壕溝一般深一尺,是用來防止對方步兵的,挖壕溝的土也要搬到較遠的地方,避免敵人用挖出來的土回填壕溝。花籬,不僅要高,而且有兩三層之多,是用來防止對方騎兵攻擊的。
如此,曾國藩的硬寨就結成了。
這樣的寨子一旦結成,在冷兵器+火槍+少量紅衣大炮的時代,既可以防止偷襲,也可以防止騎兵衝鋒,註定要把敵方給困死的。
當然,世界上沒有傻到坐以待斃的敵人,即便有,也不要去指望敵人蠢。所以敵人一定會騷擾、進攻,避免這個包圍圈形成。
此時,曾國藩“結硬寨”的戰略優勢就顯現出來了。他手下的湘軍,根本不和你戀戰,敵人來襲,一排子火槍就打退了;只要敵人一退,湘軍就開始挖壕溝。
如此迴圈一段時日,壕溝挖好後,湘軍乾脆直接窩到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