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6章 思播田楊,兩廣岑黃,大明元輔,雲無風,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八府……不是,巡按御史的衙門叫察院,而巡撫的衙門則叫都院,聽起來倒是不錯,湊在一塊兒就成了都察院了。
在桂林,這“兩院”是緊鄰著的,說一牆之隔稍微誇張了點,但的確在同一條大街。所以張巡撫帶著屬員們回到都院之後,由於撫臺老爺要養病休息,便有一些人可以先來按臺老爺這邊掛個號,拉拉交情。
這裡就能看出親疏來了,不是故交舊友,一般不敢馬上來打攪。
高務實這一世從沒來過廣西,但故交舊友卻是有的,提督廣西學政右副都御史胡涍和廣西布政使司左參政趙于敏就是故交舊友。
雖說這二位以前和高務實直接打交道的時候並不多,但大明官場論交情就是這麼神奇——他們都是以拜訪“世兄”的名義來拜訪高務實的。
座師、房師的子弟,其門生都可以稱之為世兄,與年齡無關。
而高務實稱呼他們,則既可以是師兄,也可以是世兄。
“高世兄以未及弱冠之齡巡按一省,這可是我大明開國以來的頭一遭,這份聖眷,如山似海啊!”
“哈哈,是啊高世兄,你本就是六首狀元,天下無雙,又得如此重用,這將來怕不是而立之年就要入閣輔政?愚兄等日後還得請你多多關照啊。”
高務實自然是一番謙虛客套,等雙方分賓主坐好,三人又胡扯了一番京中的舊聞,然後才逐漸進入正題。
胡涍畢竟資格最老,最先開口道:“世兄的學識,天下自是無人不服的,不過這廣西一地與別處都有些不同,愚兄來廣西雖然也不過兩年,但卻感觸頗深。”
高務實便道:“小弟年輕識淺,又是以北人來巡南疆,諸事不明,深覺為難,正要向世兄請教。”
胡涍拂鬚笑道:“世兄於我有救命之恩,請教之說哪裡敢當。”
他這番話說的乃是前兩年的事,當時胡涍雖然才四十五六,但在回京述職之時身染重疾,差點一命嗚呼,是高務實請李時珍過去將他從鬼門關拉了回來,所以胡涍才有此一說。[無風注:歷史上胡涍死於萬曆七年,年僅四十六歲。]
高務實聽了只是微笑,並不接茬,因為這一接茬又要打斷話題了。
果然胡涍說了這句之後,馬上把話頭接了回去,道“廣西之亂,說到底只有兩個字:僮與瑤而已(明代官方史書一般用“獞”、“猺”等貶義字樣,本書不採用)。而這兩個字,又可以分開而論,僮人以服管者居多,瑤人以禍亂者居多。是以僮人多土司,而瑤人多啟釁。”
高務實點了點頭,這就是所謂的民族融合與民族矛盾問題了。
不過他的思路跟現在的明人不同,在他眼裡別說僮人、瑤人,連蒙古都是可以同化的物件,並不存在什麼歧視心態。
不敢說同化全球,至少同化個東亞,他是不存在心理障礙的,至於能不能成,那是另一回事。
胡涍又道:“瑤人之亂,自我大明建國以來便一直存在,如今主要作亂範圍,大概在廣西東南和廣東西部。這些瑤人大多居於山林之中,時而抗拒天朝,下山作亂,攻陷州縣,荼毒四方,深為歷代所患,是以廣東廣西曆任督撫,無不時刻警醒,但有瑤民作亂,便動大軍征剿。”
這個高務實倒是知道,而且他還知道,明代以降,廣西瑤人的分佈範圍一直處於變化之中。明前中期,瑤人主要聚集在桂東地區。但到了韃清前期,桂西瑤人卻明顯增多,桂東瑤人反而日益減少。及至清末,瑤人幾乎都分佈於廣西各地的偏遠山區去了。
這裡頭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相對於僮人來說,瑤人更明顯地抗拒漢化,而因為抗拒,則更容易造成誤解和對立,然後就演變為各種衝突,於是沒什麼好說的,開打唄。
打著打著,就被趕到深山老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