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77章 逆轉,大明元輔,雲無風,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圍城”,自己則率領包括葡萄牙僱傭軍在內的六萬大軍立刻北返。
緬軍的動向當然瞞不過望遠鏡在手的高思廉,不過高思廉對於緬軍主力撤走一事也有疑問——為啥是往北走了?
高思廉處於圍城之中,他並不知道黃芷汀去了東籲城,所以按照他的設想,即便莽應裡要去找遠征軍主力的晦氣,那也應該往東走才是啊,往北去是個什麼鬼才操作?
難道東籲城內爆發政變甚至兵變了?
高思廉不愧是幹過拓殖使的人,非常注意抓機會,雖然他現在還完全搞不懂莽應裡往北撤離是什麼意思,但不妨礙他提前做出準備。
準備什麼?當然是準備反擊了!
緬軍瞧不起孟族軍隊,那是因為當年莽應龍平定孟族勃固王朝的那一戰打得太順利,萬餘主力一戰擊潰了勃固王朝由國王親自率領的“八萬大軍”,直接一戰滅國。
但實際上,那一戰的背後是有故事的。
早在嘉靖十三年的時候,莽瑞體剛剛繼位緬王。年僅19歲的莽瑞體初經戰陣,以莽應龍為前鋒,攻打南方的勃固王朝。但結果很不妙,莽瑞體與莽應龍前後三次攻打勃固,均未奏效。
三年後,莽瑞體以反間計除去勃固王朝雙子星名將彬尼亞勞、彬尼亞江兩人,第四次攻打勃固,孟王都信得伽育畢自忖不是對手,於是棄守王都,率軍逃離。莽瑞體下令追擊,但莽應龍所率的前鋒部隊不等主力到達,即在囊優戰役擊潰了孟人主力。此戰後,莽瑞體賜莽應龍“王兄”稱號。
所以這裡可以推測兩點:其一是孟族人因為兩大鎮國名將被殺,肯定是軍心不穩的狀態,要不然勃固王不可能連王都都不敢守了,反而一心要逃——這說明要不是緬軍大舉壓境,沒準勃固內部已經要爆發內亂了;
其二則是勃固王既然一心逃竄,那麼就很可能是在毫無防備之下,被莽應龍率領的那支緬軍前鋒精銳打出了“斬首戰”——勃固王要麼是直接被陣斬,要麼是被俘(記錄不詳),總之八萬大軍就這麼直接崩了。
所以反過來看,孟族人未必是戰鬥力多麼差,他們的失敗主要是由於自家國王不給力,先是中了離間計自毀長城,緊接著又在倉皇奔逃中被莽應龍抓住破綻直接“斬首”。
對於孟族人來說,這是在有點“非戰之罪”的意思,後來孟族人甚至還在莽瑞體死後復辟過一段時間。至於其他時期的造反,那更是此起彼伏,根本不帶消停的,這也可以從側面證明孟族人輸得不服氣。
高思廉這幾天已經基本搞明白了當年的舊事,也明白了孟族戰士們報仇心切的心態,但他仍然拒絕了莽應裡大軍剛走之時,孟族士兵們紛紛前來請戰的請求。
他不是不肯出戰,而是要稍微等一等,至少也得確定緬軍主力的確走遠了,這才能出城作戰。否則的話,萬一莽應裡這是使詐呢,就是要引誘他主力出城呢?
趁著緬軍只剩下區區一萬人,所謂“圍城”已經漏洞百出的機會,高思廉挑選精銳出城查探訊息,又過了一天一夜,終於確定緬軍主力的確北返了,而且還走得很急,這會兒估計已經走出將近百里。
高思廉再不遲疑,甚至不顧當時已經是下午了,臨時整編了一下軍隊,將那一百多高家家丁出身的中下級軍官全部集中在一萬新軍之中,然後親自率領這支一萬人的軍隊出城作戰。
一萬新兵對一萬百戰精銳,這是一個大膽的舉動,但高思廉大膽之餘也有精細之處。
他沒有四面出擊,而是先派人在南城大造聲勢,做出要率軍突圍而逃的假象。等緬軍開始緊張地往南城集中兵馬,各城門的兵力都開始因為臨時調動而鬆懈起來之時,高思廉突然率軍直出北門。
北城的緬軍這時候已經只剩兩千左右,見城中大軍殺出,緬軍一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