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92章 戴罪立功,大明元輔,雲無風,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來的家丁部隊當做搶食的對手,那麻煩就大了。

馬棟既然不行,麻承恩和張萬邦就更是想也別想,光是級別差太多這一條就沒轍。他們又不是高務實,沒有那麼多的政治資源給他們做靠山,就算高務實要提拔他們,也得一步步來。

宣大將領不適合,那就只好考慮遼東本地派,而考慮遼東本地派則要儘量避免李成梁的影響。

這顯然很難。

高務實思來想去,唯一一個“可能”符合條件的人物,恐怕只有去年被革職審問的前遼東副總兵曹簠。

之所以這裡要加一個“可能”,原因在於曹簠早年的升遷與李成梁也非常的同步,而且他本人也是遼北五慶堂曹氏的人。

換句話說,他跟李成梁不僅是遼北老鄉,而且早年間應該是親密戰友的關係。

順便提一句題外話:五慶堂曹氏就是曹雪芹家的宗嗣,後來後金天命三年(1618年),努爾哈赤興兵伐明,李曹兩家的命運都隨之發生改變。

當年四月,努爾哈赤攻克撫順,李成梁的堂孫李思忠歸降。當年五月,在鐵嶺城東南十一堡戰事中,曹雪芹的高祖父曹振彥被俘“歸旗”,成為包衣。第二年,努爾哈赤率軍攻打鐵嶺,李如梴(chān,李成梁堂侄)、李如梓(李如梴之弟)、李存忠(李思忠二哥)等奮起抵禦,殉難者20人,李家的私宅看花樓被毀,李氏家族和曹氏家族潰散。

定都遼陽後,努爾哈赤命李思忠蒐羅李氏族人為後金效命。此時,被編入正白旗的曹振彥來遼陽定居。

此外,李、曹二氏都還有其他族人陸續降清,並且兩家在韃清時期都混得不錯。比如曹振彥屢立戰功,天聰初年即升為牛錄章京,官居四品。

而天聰初年的八旗只有40多甲喇、200多牛錄,加上貝勒、議政大臣、六部和內三院官員,總共500餘人。成為牛錄章京的曹振彥,已屬於這500餘骨幹中的一員,標誌著曹家踏入後金上層社會的圈子。

李思忠更是飛黃騰達,他在後來的戰鬥中軍功卓著,歷任牛錄額真、二等參將、西安駐防副都統、陝西提督總兵官兼四旗漢軍官兵昂邦章京(將軍)等職,其子孫在順治至康熙朝共有近30人在朝廷任要職。

但是有一件很神奇的事,就是五慶堂曹氏方面對曹簠的記載似乎失傳了。

這件事不尋常的地方在於,曹簠本是萬曆初年在遼東將領中僅次於李成梁的存在,這樣一個重要人物為何會沒有記載呢?

他本人肯定活不到抗清時期,那麼最大的可能就是他的後人參與了抗清戰爭,甚至在其中發揮了不小的作用,讓韃清對其恨之入骨,於是按照韃清的傳統,乾脆從歷史上抹去了他這一支的痕跡。

當然,是否參與抗清,不能算是高務實判斷一個武將是否可用的關鍵,因為奢求這個年代的武將們個個都講究家國大義,那實在有些幼稚,與其要求那些武將,不如要求文官們——武將們不理解大義可以說是讀書少,你文官難道也讀書少?

而且在民族主義和國家主義興起之前,抱著為國捐軀心態的人是很少的,即便一些戰死的將領,多數也是“為皇上盡忠”——這種忠誠是來源於封建愚忠的洗腦,而不是來自於對國家和民族的認同。

那些不肯“為皇上盡忠”的人,無非是洗腦不夠徹底罷了。能夠自我昇華思想到為了國家和民族而戰的人,恐怕鳳毛麟角。

言歸正傳,曹簠既然又是遼北人(開原三萬衛,鐵嶺隔壁),早年的升遷又和李成梁頗為同步,高務實為何還覺得此人可以考慮呢?

關鍵就在於長安堡一戰之後李成梁對曹簠的態度。

長安堡一戰,明軍方面損失了一名千總、一名把總,陣亡官軍三百一十七人,馬四百六十四匹,被擄去男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四合院之春華秋實

唐僧掃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