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83章 正國本(圓五)臣請去職閒住,大明元輔,雲無風,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專門教育機構內書堂為其教育提供後盾。而相應的,幼小的皇子在未出閣教育前,除了后妃教育外,宦官對皇子的教育也成了非常重要的一環。

由於內庭的宦官侍從每天都和宗室幼子在一起,他們的一言一行對皇子成長都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成祖時期,宦官大多“佔對嫻雅,成祖愛之,教今讀書,涉經史,善筆札,侍仁宗東宮。”

宦官在內書堂學習的有《四書》、《五經》、《大學衍義》及《貞觀正要》等。這些知識的學習對幼子的輔導教育是有一定作用的。比如,憲宗的兒子朱右樘從小在內庭里長大,於是只能和太監相處,在他九歲時,便有有學問的太監口授《四書》及古今政典給他聽。

當然,宦官的知識水平到底還是有限,只能教授給皇子比較表面的知識。因孝宗和宦官接觸較多,在他繼位後,孝宗又選派宦官劉瑾來侍奉東宮太子讀書。劉瑾自小奸詐,口才也好,會讀書識字,又經常透過悱弄取悅太子,孝宗就對劉瑾更加器重。

世宗朝時期,則命知書識字穩重的老成宦官陪伴皇子讀書、識字及學習宮內的基本禮儀。比如隆慶早年一直沒有機會正規獲得教育,主要就是由太監陪同讀書。

直到後來嘉靖成活下來的兒子越來越少,嘉靖迫不得已,才命當時的裕王出閣讀書,並派了高拱、張居正、陳以勤等人教導裕王,隆慶這才接受正規教育。也正因為隆慶此時才知道以往自己學的東西有多淺薄,所以後來對他的“班主任”高拱才會那樣尊崇和信賴。

至於原歷史上在神宗朱翊鈞之後總出文盲一般的皇帝,那更多的是一種意外。比如泰昌帝朱常洛因為國本之爭遲遲不能出閣讀書,當了皇帝又立刻駕崩,導致他的兒子天啟帝根本沒有完成學業就匆匆繼位,木匠皇帝由此而出。

至於崇禎“聖君”朱由檢,這位爺本來只是信王,朝廷壓根沒有為他安排儲君教育,從小學的都是如何做好一位混吃等死的好藩王。

誰料他皇帝哥哥划船掉水裡,才二十三歲就因為感冒發燒(可能)死了。朱由檢陡然撿來一個皇位,自己卻根本不會當皇帝,偏偏還自認為學富五車,於是就把能犯的錯犯了個遍,終於把大明朝各種纖芥之疾生生十幾年就養到了病入膏肓。

說回來,皇子的學前教育這一塊一般來說跟外臣關係不大。就算朱常灝將來的學前教育,理論上和高務實也沒什麼關係,除非他偏要干預——比如給朱常灝挑選大伴什麼的。

不過,正規教育——即皇子“出閣讀書”,那就和高務實有關係了,尤其是在朱翊鈞剛才這般表述之後。

“皇子出閣讀書”分為兩類:皇太子出閣讀書和皇子(親王)出閣讀書。這裡要劃重點,前者和後者的之間的輕重差別非常、非常、非常巨大。

皇太子出閣讀書乃是天下大事,上到皇帝下到群臣,對此都極其關切,對於皇太子讀書的講官那也是精挑細選——這一點看朱翊鈞當年和高務實讀書時的講官規格就知道了:“班主任”首輔高拱、成國公朱希忠,“常務副班主任”申時行。

與之對應的尋常皇子或未成年親王出閣讀書,那就是走個過場。除了嘉靖朝的裕王之外,其他基本上隨便敷衍敷衍也就是了——當然,一開始的時候還是重視的,比如朱元章對此還是挺重視的。

不過,以上只是簡略的說,這件事還是要專業點,得從制度上講講。

皇太子是“國之大本,所以繼聖體而承天位也。”皇太子作為國家的儲君,其教育自然受到格外的重視。明太祖朱元章總結歷史教訓,建立起富有從政經驗的勳功大臣兼任太子東宮官的體系。當然,朱元章不為東宮設立專官,主要是為了防止形成以太子為中心的權力決策中心。

在明朝初期,沒有成立專門的東宮官屬體系,除太子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四合院之春華秋實

唐僧掃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