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83章 正國本(圩一)“共襄盛舉”(7K),大明元輔,雲無風,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其實縱觀高務實這近三十年的忙碌就會發現,他來到大明之後所做的事情看似很多很雜,但歸根結底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什麼?

不是強軍拓邊,不是科學發明,不是推動工商,不是引進西學,更不是拖到現在還沒動手實施的科舉改革等等,而正是財政改革。

軍事是政治的延續,政治是經濟的延續。所以,一切問題的根源都是經濟問題,這個破舊漏風且有著嚴重先天缺陷的大明王朝,最缺乏的就是一場系統的經濟改革。

經濟改革不能等自下而上的變化,否則一定會伴隨著政治動盪,繼而爆發軍事動亂,最終摧垮整個王朝,來一場徹底的大洗牌。然而即便如此,這場由經濟問題引發的動盪也未必能促成一個嶄新且適合當時生產力的生產關係——也就是新的經濟制度。

恰恰相反,更有可能的情況是,這場動盪的結果最終只是摧毀了原先畸形享受了太多特權利益的集團,然後換上一批新的特權集團取而代之。

清明交替,本質上不過如此。

所以,自下而上的經濟改革是指望不上的,高務實在堅持不讓中華文明大失血的前提下還要達到自己的目的,唯一的辦法就是主導一場自上而下的經濟改革。

經濟改革的範疇是大於財政改革的,它至少包括官方與民間兩個部分,而財政改革基本上侷限於官方內部。然而,財政改革卻是經濟改革的先決條件,畢竟中樞財政如果已經窮得能餓死耗子了,那什麼經濟改革都不過只能想想而已,完全是鏡中月水中花,可望而不可及。

縱觀高務實這些年的在財政改革上花費的力氣,就知道他的方針是一步一個腳印,踏穩每一步,再佈置下一步。

為什麼非要這麼做?因為大明朝各方各面都腐爛得厲害,猶如一個久病不愈的患者,已然虛不受補了。此時你給他一劑看似完全對症的勐藥,他那破身體卻根本承受不起,到時候結果無非是體內的病毒死沒死不知道,但人肯定能瞬間死挺。

在這一點上,有一個高務實一直十分警惕的桉例,那就是蘇聯解體後俄羅斯搞休克療法,結果真把自己搞休克了的故事——並且從那以後,俄羅斯的經濟實際上從沒爬起來過,反而徹底陷入深深的能源依賴,經濟結構異常畸形,幾乎看不到未來的希望。

在高務實看來,大明朝的實際情況其實連蘇聯解體後的俄羅斯還遠遠不如,畢竟俄羅斯手裡有大殺器,旁人再怎麼覬覦它也只敢在經濟層面敲骨吸髓,卻斷然不敢直接操刀子把它往死路上逼。

但是大明沒有那樣的大殺器,它沒有一種可以確保與敵人同歸於盡的震懾力,所以在原歷史上一旦大明內部矛盾在外部矛盾的壓力下被激發,最終就導致了亡國。而亡國之後的內部矛盾依舊無法解決,因此外部敵人趁機吃掉了它最後的遺體。

這就是為什麼高務實的財政改革一開始動手的方向是解除海禁和軍工私營。

沒有大殺器,那是這個時代的侷限性,沒有辦法解決,但是可以先把軍事實力提上來,確保外部威脅被降低到最底程度。在這個前提下,就可以開始內部改革了。

不過高務實依舊很謹慎,他先選擇了一個雖然重要但看似並不太過於起眼的專案,於是便有了《紓驛路疏》。

透過驛路改革,大明朝丟掉了一個巨大的財政包袱,每年節省了數十萬兩的花費不說,還讓驛站能夠反過來給財政供血。雖然這個反哺的絕對數量並不多,但一進一退之下,那也是將近七十萬兩的差額,至少可以說不無小補。

開海日久,國庫日豐,給財政帶來的收入從數十萬兩到數百萬兩,如今海關加陸路出口兩項收入已經基本達到了每年約八百萬兩,成了大明朝的財政支柱之一。

軍工私營,不僅解決了很多不必要的原料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