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82章 宮裡宮外(卌九)王家屏的目的,大明元輔,雲無風,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事高務實都已經思考二三十年了。如果站在一定的高度來說,除了早就談過多次的商稅、開海、藩禁等問題,那主要還有以下三個問題:

一是不重視技術手段。具體又包括專門的經濟知識和法律制度。定額稅收制度的確立使得許多技術性細節問題變得無關緊要。一個好的稅收制度和地方稅額應當是具有彈性的,但是定額制度卻使得這些都不存在了。

二是財政理論與實踐相背離。在明朝財政管理中,思想偏見,責任感僵化,行動範圍分割,官員俸給過低,對於實際情況瞭解不足,公共投入不足……所有這些原因使得國家根本無力動員帝國的全部財力,其所能控制的資源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

明朝官定稅率的低下,造成了民眾稅收負擔不斷上升的同時,朝廷偏偏沒拿到錢,都被中間的官僚、豪紳奪取了。反過來由於明朝的名義稅率過低,導致公共投入非常小,朝廷除了維持一條大運河和宮殿修繕外,幾乎就沒有其他公共基礎建設了。

而且財政收入的緊張又造成官員的俸祿過低,以至於官員貪墨橫行,在稅收之外任意課徵。朱元章採取殘酷的政策懲治腐敗,卻仍然無法阻止問題的發生,不得不說明貪汙腐敗不僅是一個倫理道德問題,而且有其制度上的原因。

三是明朝財政具有明顯的消極性。朝廷主要關注的問題是它自身的穩定,因而明朝的財政從來都不是從促進經濟社會的發展來考慮問題的。

唐朝和宋朝的財政制度實際上要比明朝發達,因而唐宋兩代朝廷的經濟能力都要比明朝強大許多。但是唐宋給明朝最大的啟示,就是地方勢力太大會影響中央朝廷的穩定,所以明朝從一建立就採取了消極性的財政政策,使得地方無法擁有足夠財力來對抗中央朝廷。

然而,明朝在透過地方財政的軟弱和中樞高度集權解決了地方朝廷分裂傾向問題的同時,也造成了中央朝廷自身財政動員能力的虛弱,因而一旦遭遇外族入侵,很容易就因為打不起仗而滅亡了。

正當高務實開始懷疑王家屏是不是突然有興趣研究大明財政體系的根本問題時,王家屏親自打破了他的幻想。

王元輔在一臉欣慰地誇讚了高務實“施政持重”之後,忽然話鋒一轉,道:“我就說日新善理財,果然是一針見血……你方才說‘大量非法利益聚集在一起,一定會形成利益集團’。這句話我就十分贊同,而且我還知道,此事如今已然初見端倪。”

所有人都聽得一怔,甚至包括高務實在內,大家都開始揣摩王家屏這話的意思。

不過王家屏依舊是那個有話直說的王家屏,他並沒有讓閣僚們久等,已然自顧自地說道:“方才我不是說了嗎,吳崇禮彈劾了趙鳳威……他不只是彈劾趙鳳威一人,而是以此論及兩淮鹽政徹底敗壞,江南一代勳臣、官宦世家許多都將手伸進了兩淮鹽政。

如今淮揚一代的鹽商大大小小不知凡幾,其中但凡叫得上名號的,背後幾乎都有人暗中支援或者說控制。”

哦,您說這事兒啊……眾人都一臉恍然大悟的模樣。

這的確是個大事,但問題在於這事兒大家早就知道啊!這可不是什麼新鮮事兒,您老不會今天才得知這一情況吧?

王家屏當然也早就知道,不過他今天論及此事的重點不在這件事本身。王家屏環顧眾人,輕哼一聲,道:“一個多月之前,兩淮當地許多鹽官、鹽商像是得了什麼令旨一般,紛紛行動起來,大肆操弄鹽價謀取暴利。

然後吳崇禮便發現,這些人把大量透過此次行動聚斂的錢財,透過種種方式輸送來了京師。諸位同僚,誰能告訴本閣部,如此巨量的錢財突然湧入京師……這些人要做什麼?”

----------

感謝書友“曹面子”的打賞支援,謝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明瞎眼嫡長孫,老朱寵我寵瘋了

河套大聖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