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88章 經濟與黨爭(廿四)新槍:萬曆三式!,大明元輔,雲無風,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及“采邑制度”,不遺餘力地打造出了一個個造價昂貴卻真正武裝到了牙齒的“重灌騎士”。

再比如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由德國研發的“巴黎大炮”,體型碩大且造價極為昂貴,但這些終究都是其次,因為“巴黎大炮”以它那將近120公里的射程,完美的體現出來了德國人當時對“極致射程”的追求。而當時的普通火炮,射程能達到20公里都已經算得上是很不錯的成績了。

既然如此,“線膛槍”的造價劣勢在它那遠超滑膛槍的射程和精度面前,屬實稱不上是什麼大問題了。至少在長期處於各種戰爭之中的歐洲,殺人的效率一定比武器價格更重要。

畢竟,彈丸出膛後能夠有更遠的射程以及更高的精度,也就代表著其實際“有效射程”也必定有著飛躍式的提升,連帶著也就提升了命中後的“破壞力”,這可不是單純的“最遠射程”所能帶來的。

因此,真正導致歐洲軍隊在17世紀到19世紀這段時間裡更喜歡滑膛槍的原因,除了線膛槍相對要更高的造價以外,定然還有著其它方面的原因。否則,只是在槍管上加工幾條膛線而已,這造價又能高到哪去呢?就算要為此提升冶煉水平,那也不至於導致價格不可接受。

所以真正的問題,要從線膛槍的缺陷開始說起。嚴格來講,其實也算不上是缺陷,因為這個缺陷不是出自線膛槍自身,而是出自線膛槍的好搭檔,也就是“彈丸”上面。

有件事大家都知道但往往不太關注,那就是在現代的“尖頭彈”出現之前,在火繩槍和燧發槍大行其道的年代,子彈的形狀都是圓的,也就是前文所說的“彈丸”。

然而,線膛槍在膛線的影響之下,其槍口並不像滑膛槍那樣是一個完整的“圓形”,而是一個分為“陰線”和“陽線”的圓形齒輪狀槍口。

所謂的“陰線”,就是膛線凹下去那部分的底部,而“陽線”則是膛線凸出來那部分的頂部。

這也就意味著,如果採用像現在這樣用陽線到陽線的方式來計算口徑的話,勢必就會出現黑火藥“能量外洩”的問題,導致槍口密封不嚴,從而影響到線膛槍的射程。從而也就導致當時其實都是根據陰線到陰線的距離來判斷線膛槍的口徑。

換句話說,線膛槍所用的彈丸,實則都要比實際口徑稍微大那麼一點點。而如此一來,也就使得士兵在透過槍口往線膛槍裡面裝填彈藥之時,往往要比滑膛槍的彈藥裝填更為費勁,而且還得不停的用送彈棍反覆敲擊彈丸,否則就有可能無法將彈丸送到槍管底部。

這一來二去之下,燧發槍本來就慢的裝填速度自然就更慢了。但這還不是結束,因為還有一個更大的問題:在來回的敲擊之下,由鉛製成的彈丸勢必就會產生形變,甚至直接卡到了膛線的凹槽當中,那麼也就有了“炸膛”的風險——畢竟本身的口徑就不匹配。

反觀滑膛槍,槍口圓潤,口徑是多少就是多少,只要彈丸不選錯、槍管不變形,那麼基本就不可能存在彈丸裝不進去,或者因為子彈形變而炸膛的風險。

那麼在這種情況之下,線膛槍射程遠、精度高,但是裝填慢,還比滑膛槍更容易炸膛;滑膛槍則是射程近、精度低、裝填雖然也慢但比線膛槍快,而且不容易炸膛。如果你是一支軍隊的首領,你會怎麼選?

這不很明顯嗎?當然是滑膛槍了!畢竟戰爭是群體性的,射程有優勢沒錯,可自家士兵的生命更重要啊!至於精度,在大規模戰爭的背景下,“精度”重要嗎?

重要還是重要的,但實則也沒那麼重要。畢竟以滑膛槍的精度,雖說或許不能精準的命中預定目標,但只要戰列線上的火力密度夠大,保不準就命中了目標旁邊的敵人呢?

那麼,線膛槍究竟如何取代滑膛槍的呢?實際上,在經歷了17世紀以及18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四合院之春華秋實

唐僧掃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