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84章 總百揆(卅八)交底,大明元輔,雲無風,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能拿下九邊之一的甘肅?布日哈圖恐怕不同意這個說法。但問題是,布日哈圖不能不代表高務實也不能,因為他們二人的身份不同,要“拿下”甘肅的手法當然也完全不同。

布日哈圖來打甘肅,那是由外向內打;高務實如果要拿甘肅,那是內部爆破啊!只要搞定幾個關鍵節點,然後宣傳一波假情報,運氣好的話許多地方沒準真能做到傳檄而定。

再說了,雖然朝廷開口閉口“九邊”,可這“九邊”的實力根本不相同甚至談不上接近。粗陋一點說,薊遼宣大是一檔,剩下幾鎮是另一檔。

大明九邊,由東往西依次為遼東鎮、薊州鎮、宣府鎮、大同鎮、山西鎮(也稱太原鎮)、延綏鎮、固原鎮,寧夏鎮,甘肅鎮。

九邊重鎮的總兵力在大明各時期變化較大,其中永樂年間約為68萬人,後來兵力人數一直在40萬到90萬之間。在原歷史上,大概到萬曆四十八年的時候兵力人數達到巔峰,到了88.5萬人。此後經過各時期的變化,明末崇禎時期,兵力為59萬人。

遼東鎮東起鳳凰城(後世鳳城市),西至山海關,全長將近兩千裡。城防體系分為鎮城、路城、衛城、所城和堡城五級。鎮城有兩座,分別是遼陽城和廣寧城,也就如本書前文所說的,遼東其實一分而二:遼河以西、遼河以東。

鎮城下設東、南、西、北、中五路屯兵城,就是路城。各路城分管二十五衛,每衛理論滿額編制是5600人,但實際上有多有少,有一些重要衛所的兵力長期超編,也有一些長期缺員。

有些衛單獨建立了防禦性的衛城,如著名的寧遠衛城。遼東各衛下計有127所,所依託的城為所城,其規模較小。而最低一級的是堡城,也稱臺堡,有107座。

九邊重鎮的城防體系大體類似,所以其他軍鎮的城防情況參照遼東鎮即可,不必重複介紹。以下具體說一說九邊的兵力。

在永樂時期,遼東鎮駐軍兵力為23萬人。大明中期的時候駐軍兵力在7萬至9萬之間。原歷史上的萬曆四十八年,遼東鎮兵力達到了歷史最高的26萬。不過人數雖多,但戰鬥力很差,而且很多士兵都是吃空餉,真正遇上戰事的時候卻經常遇到無兵可用的尷尬境地。

至於到了明末崇禎時期,由於遼東已經丟得七七八八,兵力遂裁減至8萬餘人。由於遼東鎮最近一些年連番大戰,如今朝鮮之戰雖然已經結束,但因為朝鮮新附,還需要遼東保持一定的軍事震懾,所以遼東鎮暫未考慮縮編,目前兵力仍有18萬左右。

薊州鎮其實是九邊設計中最大的軍鎮,東起山海關,西至慕田峪,全長一千七百餘里。永樂時期駐軍兵力定為8.5萬人,到了崇禎時期駐軍兵力近13萬人。

不過眼下的薊鎮兵力反而超過原歷史上的崇禎朝,因為高拱改革之後,西懷東制的中間節點就是薊鎮,所以薊鎮實際上有一個“功能”,西邊有事要支援西邊,東邊有事要支援東邊,那麼兵力當然要比較充足才行。

雖然時間過去了將近二十年,但薊鎮的這一特殊性仍未發生變化,因此薊鎮實際兵力經常性高達17-18萬左右,多年不變。

宣府鎮東起慕田峪,西至西陽河,全長千里。永樂時期駐軍兵力約12.6萬人,崇禎時期駐軍兵力8萬餘人。

但眼下宣府的兵力遠超以上這兩個時間節點——由於實學派在朝中持續強勢之故,所以宣府這個高務實嫡系的邊鎮幾乎總是第一時間得到加強,不僅包括新式火器,也包括兵力。總而言之,宣府鎮現有兵力超過13萬。

大同鎮東起鎮口臺,西至鴉角山,全長約六百五十里。永樂時期駐軍兵力13.5萬人,崇禎時期駐軍兵力7.6萬餘人。同樣因為高務實的關係,大同現有兵力雖然比永樂朝略低,卻也有12萬左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武牧江湖

流火斜陽

明末:靈氣復甦

勇起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