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76章 伐元(卌九)清點戰果,大明元輔,雲無風,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割首級這事兒李家軍歷來擅長,至於蒙軍殘餘負隅頑抗,在他們面前也翻不起什麼浪花兒來。不過,既然不是名正言順的正面殺敵,李如松本人就沒那麼大興趣了,他在率部發動進攻之後並沒有親自去清剿蒙軍殘敵,而是去拜見了經略高務實。
李如松這人脾氣比較“復古”,他堅持的是一種在這個時代看來十分神奇的文武同權思維,不同意也不承認文臣比武將高貴,因而他本質上並不效忠於某某文臣或者文官集團,而是隻效忠於皇帝。
但是,如果說當今文臣體系之中還有人能真正鎮得住李如松,那麼高務實應該說是當仁不讓的那位。其中的緣由極其簡單,不是因為高務實地位高崇,也不是因為高務實富甲天下,而是因為高務實戰功赫赫。
在李如松的眼中,高務實的地位再高、財富再多都和他無關,不具備可比性。惟獨戰功這一條是李如松關心的,而偏偏是在這一條上,高務實比他更有底氣。除此之外還有一點與此相關,就是李如松感到高務實自身也有些異類,是一個不那麼在意手底下戰功歸屬於具體某個人的大帥。
簡單地說,就是李如松認為高務實在這一點上比其他人都公正。後來又有一件事,讓李如松對高務實的公正有了更加直觀的認識。
“吏不畏吾嚴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廉則吏不敢慢,公則民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這段話本是高務實前世學習中央精神時從朱總理口中聽來的,當時只記得是一句明代的箴言,具體出處卻沒在意。
結果他此前位晉戶部尚書,在清查倉儲吏治時引用了這段話,之後被人意外提醒,才知道原來是明代前期名臣年富所言,而且曾經刻入碑文之中。而更巧合的是,年公也曾做過戶部尚書。
高務實在戶部尚書任上其實還不算太久,但經過清查倉儲、整合財權、統一排程、新設兩署十一司等一系列操作,終於在較短時間裡完成了伐元之戰的物資準備,並且分幾次逐步補齊了九邊各鎮往年積壓的一些欠餉,讓九邊軍務煥然一新。
李如松身為九邊大帥之一,對此是十分滿意同時又十分震驚的。如果說完成伐元的物資準備是高務實能力的體現,那麼補齊欠餉可就不僅是能力,還是其公正與魄力的體現了。
講真,九邊欠餉問題由來已久,而且早就拖成了一攤爛賬,根本沒有人認為還能查得明白,更別提補齊了。
然而高務實不知道從哪弄來許多賬房先生(實際上是京華工匠學堂培養的,師從高國彥)下到各鎮,從上往下由都指揮使司、衛指揮使司、千戶所、百戶所一直查到最基層的總旗、小旗,徹底把賬目清了個明白。
雖說高務實這次也沒有糾纏于軍屯田地侵佔問題,但朝廷欠餉問題基本查清楚了。怵目驚心的是,僅僅遼東一鎮,朝廷七七八八的歷年欠餉折銀就高達一百三十多萬兩,而整個九邊累積的欠餉更是高達七百餘萬兩。
對此,高務實在以戶部名義行文批覆之中,明確表達了立場:每一兩銀子都會補齊,只不過由於數目太大,且其中因為有些軍戶或是絕戶、或是成了逃戶等一些問題存在,故戶部也需要商議相應的解決辦法。綜合衡量之下,預計需要花十年時間分批補齊,以便徹底填平這一賬目黑洞。
這個表態讓高務實在九邊各鎮中的聲名堪比神明,連一貫自負的李如松都心悅誠服。有道是誰給錢誰是爺,何況這位爺還是把舊賬翻出來補發的那位,簡直爺中爺。
“末將遼東李如松奉命來援,參見經臺。”李如松這人耿直,心裡既然對高務實沒有成見,參見之時便無傲氣,見面之後直接翻身下馬行了單膝跪禮。
高務實也含笑下馬,親自上前將他扶了起來,道:“仰城來得正是時候,為此戰得勝立下了大功啊。”
李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