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11章 野心,大明元輔,雲無風,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直隸真定人,他對於投資阜新這種地方並不排斥,但吳兌是浙江山陰人,對投資如此遠的地區就敬謝不敏了,因此沒有插嘴。

等這個話題過了,吳兌便問道:“阜新有如此多的瑪瑙,建設新城又有日新這般妙策,想來是大錯不錯了。不過,那丹東又是個什麼情況,難道也有珍寶珠玉?”

寶石是幾乎沒有的,但丹東本身就是個寶石,它的價值主要在於地理位置,用高務實的話說就是區位優勢。

丹東的位置在大明遼東與朝鮮的交界處最南端的鴨綠江邊,其北面的鎮江堡名字由來便是鎮守鴨綠江之意,鎮江堡對面就是朝鮮的北部重鎮義州。

丹東位置之所以重要,與朝鮮的關係很大。不過原本朝鮮入貢都是從義州出發,第一站便落腳於大明的鎮江堡,如果修建丹東城,朝鮮人倘若仍從義州出發,那麼第二站就應該去丹東了。

可以說,高務實要建立丹東城肯定是看上了與朝鮮的貿易,或者說得更明白些,就是他打算擴大與朝鮮的貿易。

不過邊境貿易還只是其中一部分理由,更大的理由還有兩個。

一是丹東位於鴨綠江口,而鴨綠江雖然不能全線通航(上游長白山區河道狹窄,水流落差比較大,通航不便,因此後世紅朝乾脆建了一堆的水電站。),但下游是可以通航的,甚至可以通航三千噸的大輪船。換句話說,此時此刻連大海船都能開進鴨綠江下游河段。

高務實倒沒打算把大海船開進去浪,他主要是認為這很方便運輸物資——鴨綠江通航河段能抵達寬甸,這就意味著大明可以用水運供應寬甸所需的軍備物資,而不必讓人從遼陽甚至更遠的內地運送物資補給。寬甸物資充足,則建州女真不敢覬覦。

除此之外,丹東本身也適合建設海港,這處海港雖然因為現在人口不多,貿易功能暫時還不明顯,但它有一個好處,即在不久後的援朝戰爭中可以發揮巨大作用。

此前曾經說過,朝鮮現在虛弱得很,豐臣秀吉二十萬大軍攻朝之時,朝鮮毫無抵抗之力,只能依靠大明爸爸相救。

但大明當時其實也打了個呆仗,由於朝鮮本土幾乎丟了個乾淨,大明援軍所需的一切軍需物資幾乎都要靠自己攜帶(後期好點,收復了半個朝鮮之後,朝鮮多少能提供一點軍糧,但仍然不足),於是大明由陸路從遼東源源不斷地往朝鮮運送物資。

說實話,這個操作就很傻了,因為一來遼東本身的物資就不豐富,二來這一路的運輸線絕大部分是山地,運輸難度相當大,損耗相當高,所以這種運輸幾乎可以說是典型的虛耗。

大明清丈田畝之後,兩個最重要的產糧區其實是湖廣和山東(這個不僅和糧食產量有關,還和徵收制度有關)。所以按照高務實的意思,這場仗最省錢的打法肯定是由山東走海路給丹東運糧,然後再視戰況決定從丹東走陸路往朝鮮內陸,亦或者繼續走海路往朝鮮前線沿海地區運送。

以高務實的估算,這樣的運輸方式至少能降低一半以上的損耗。即便這場仗的其他方面完全與原歷史上打得一模一樣,僅靠運輸方式的改變也能保證李如松打下開城之後不至於因為物資不足而不敢再進。

試想一下,如果歷史上的李如松能一路平推日軍下海,後來怎麼會還有援朝第二階段作戰這種事?那可是少打幾年的大事啊。

另外還有一點現在高務實不會對外人說的,就是丹東的建立其實還有他覬覦朝鮮的原因。朝鮮雖然位列朱元璋定下的不徵之國之一,但高務實向來有辦法“承祖意而不遵祖制”,對於朝鮮他是有想法的。

沒有朝鮮半島在手,大明要出兵日本其實還挺麻煩,雖然京華的艦隊夠強,但再強也不如從朝鮮發動近距離攻擊。

就算不提攻打日本,拿下朝鮮也便於大明防備日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明瞎眼嫡長孫,老朱寵我寵瘋了

河套大聖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