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98章 挽狂瀾(中),大明元輔,雲無風,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看似慘兮兮,把典韋都搭進去了,但其實更多的只是場面慘。實際上張繡的損失也並不輕,所以當曹操再次對宛城動了心思的時候,賈詡依舊勸張繡直接投降。
想到三國,又想到曹操,高務實突然若有所思,又想到了孫子兵法。
後世關於《孫子兵法》的傳說有很多,例如美國西點軍校的必修課,海灣戰爭中的美國大兵人手一本等。真正讀過孫子兵法的人,不用闢謠也知道這些傳說多有杜撰之嫌。
孫子兵法講的更多的是一種“不戰而勝”、“先勝而後戰”的思想,不可能是普通士兵的作戰手冊,更不是一般人理解的奇謀異策。孫子最強調的是壓倒性的優勢,絕不會提倡後來的用兵之人用冒險的方法去取得勝利。
但是很無奈,《孫子兵法》這本曠世奇書,廣為流傳的也只有其中的幾句“金句”。由於古文對於很多現代人來說晦澀難懂,加上翻譯水平參差不齊,真正通篇讀過《孫子兵法》的人其實不多,而能夠讀懂其中奧義的人,就更加是鳳毛麟角了。
“中國古代”裡對《孫子兵法》理解最為透徹的,在高務實看來除了孫子自己,恐怕要屬曹操。和同樣註解過《孫子兵法》的其他人物相比,曹操是真正帶兵打仗的人,對戰場有身臨其境的感受。而他作為一個實際上的統治者,對於戰爭的消耗,也有著直觀的經驗。然而很可惜,曹操對《孫子兵法》的註解也比較的簡單精悍,且同樣是“古文晦澀”,後世的普通讀者難以消受,只適合作為學者們的重要參考。
什麼樣的兵法思想是普通人也能夠消化吸收呢?恐怕可以算上一本《三國演義》。如果說曹操在軍事上是憑藉《孫子兵法》建立了魏國,那麼可以說努爾哈赤和皇太極則是憑藉明人寫的《三國演義》滅亡了明朝。據說努爾哈赤在李成梁軍中學漢文的時候,其最喜歡讀的書就是《三國演義》。
作為外族之人,在學習漢語的過程中更容易接受語氣用詞更通俗的,尤其是帶有很多軍事謀略色彩的,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努爾哈赤要求自己的子侄熟讀《三國演義》,從中學得兵法韜略。在具體實戰時,也經常使用《三國演義》上的招數。甚至對子侄指揮戰爭的優缺點,他都要在《三國演義》中找到依據。
努爾哈赤死後,比他更重視喜歡學習漢人謀略的皇太極繼位,立即將《三國演義》翻譯成為滿文,要求文武大臣都要學習,讓這本書成為正式的謀略典籍。例如皇太極效仿劉備的桃園三結義,將自己(後金)比作劉備,將蒙古科爾沁部比作關張。而對於明朝的降將,則效仿曹操籠絡關羽的故事,給予各種優待等。
在努爾哈赤手上,《三國演義》基本還屬於純軍事典籍。到了皇太極時期,《三國演義》甚至成了謀略大全。如今皇太極搞不好根本不會出現了,但努爾哈赤還是那個努爾哈赤,他效仿《三國演義》中張繡、賈詡的策略來對付李成梁,的確很正常。
於是高務實接著朱翊鈞的話頭道:“有了寧遠伯這一敗,其餘三路大軍必然會更加謹慎。眼下三路大軍的包圍圈已經越來越小,努爾哈赤的騰挪空間大受限制,想要如之前伏擊麻承勳那樣利用戰場內線優勢先打一路、再打一路,這已經很困難了。
如此,努爾哈赤要麼拼死與其中一路決戰,要麼就只能死守赫圖阿拉。但決戰一路之策很容易破解,只要三路大軍聲息相聞,努爾哈赤與任何一路接戰,都會很快面臨其餘兩路的增援,這便陷入了車輪戰,失敗在所難免。而死守赫圖阿拉之策,早前咱們就分析過,那是自蹈死地,在我天兵的炮火之下,女真人任何所謂的堅城都不堪一擊,所以也不可能成功。”
朱翊鈞聽得連連點頭,但最後還是很認真地問道:“所以,你確定這場仗即便有李成梁大意失荊州在前,但努爾哈赤依然必敗無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