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59章 火中取栗(十八)大量,大明元輔,雲無風,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楊廣打高麗的理由和李世民打高麗的理由其實是差不多的,比如李世民就說了:“今天下大定,唯遼東未賓,後嗣因士馬盛強,謀臣導以征討,喪亂方始,朕故自取之,不遺後世憂也。”

瞧瞧,對於李世民這樣的開拓型皇帝,當他要決定討伐誰時,其思路並不是彼國已經在“為患中國”,而只是“不遺後世憂”。相對來說,朱元璋的思路就過於保守了一些,似乎真的認為“處中國而治萬邦”是絕對的真理,未曾設想過時移世易之下的局勢變化,以及這些變化是不是都能“以不變應萬變”。

當然,以朱元璋當時所面臨的局面,這麼做說得過去。例如朝鮮,它在元末是有投機傾向的,不過李成桂奪權以後有幾個隱患。其內部政治力量有待整合,外部又有倭寇滋擾,他在位期間是搞定了倭亂,對明朝採取的措施是以小事大,表現得十分恭順。

這種恭順一來源於明朝強大的軍事力量,二是是為了藉助明朝的聲勢來維護自己的統治——實際上早在洪武二年,高麗王朝就已經派遣使者來入貢了,李成桂奪權建立朝鮮之後,還被朱元璋以篡位名義扣住朝鮮國王的帽子不少年。

至於安南,當時的政治覺悟也是很高的。洪武二年,壬午,安南國王陳日煃遣其少中大夫同時敏,正大夫叚悌、黎安世等來朝貢方物,因請封爵。

因為態度好,大明這邊也有不錯的反饋,詔遣翰林侍讀學士張以寧、典簿牛諒往使其國,封日煃為安南國王,賜以駝紐塗金銀印。當時安南時不時的前來進貢,還喜歡進貢大象,讓朱元璋頗為滿意。

後來永樂朝時黎大彪子犯了忌諱,想那朝貢體系是天朝上國的外交綱領,你殺了安南王一家子去冒充也就算了,居然還沒事犯邊?於是朱棣派張大將軍去抽臉就是理所當然的了。

總而言之,朱元璋的這些“不徵之國”設定,既和當時的時局有關,也和中國曆來堅持執行的朝貢體系外交原則有關,還和彼時朱元璋對這些小國的認識有關——直觀點說就是利益有限。

這些不徵之國,大多數都是囊括在朝貢體系之內的,是明朝維繫所謂的天朝地位之體現。至於這些設定限制了明朝的外交和擴張……朱元璋的考慮和高務實顯然不同,對於他來說,征服越南能獲得什麼?甚至後來鄭和下西洋征服沿途那些土著,在皇帝眼裡他能獲得什麼?椰子?蘇木?香料?還是長頸鹿?

以當時絕大多數人的眼光來看,這些東西沒一樣是必需品,而考慮到征途之遙遠,將來維護這些地盤代價之高昂,那多半是個虧本買賣,打他們還不如不打。

南方那些小國已經大半被京華給實際笑納了,暫時不必說它們。只說日本,其實它已經脫離了朱元璋當時眼中“食之無味”的境地。光是那巨量的白銀產出,就是高務實現在進行貨幣改革所不得不重視,甚至必不可少的。

因為不徵之國的限制,高務實不可能主動出兵日本,必須等豐臣秀吉出兵朝鮮。然而原歷史上大明打完朝鮮一戰,不僅把遼東李家軍主力打殘了,也把國庫和內帑都打空了。

這兩大問題導致朝廷不得不借重李成梁的威望而讓他二度鎮遼,而皇帝則派出高淮在遼東橫徵暴斂彌補內帑虧空,最終遼困愈發不可收拾,努爾哈赤趁勢坐大。

高務實目前對努爾哈赤的壓制還算不錯,當然他主要是需要努爾哈赤的軍事威脅來確保葉赫、哈達等部對大明的效忠,所以他也不便將努爾哈赤提前弄死,現在只好玩平衡。

努爾哈赤現在還不能死,其實就意味著朝戰時不能把遼東打殘打疲,讓他失去壓制,快速統一女真各部。這就要求大明中樞有足夠的財力支撐朝戰,而且最好不要一打六年,要儘量速戰速決。

歸總起來就一句話,要有錢,要有足夠的運力支撐境外作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四合院之春華秋實

唐僧掃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