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45章 遠東一盤棋(七),大明元輔,雲無風,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因此並非五大老之專權。
關於關鍵的第二點,五大老確實連署(或者某幾位大老連署,甚至家康單獨署名)了不少知行宛行狀,這些知行宛行主要分為知行增加、遺領安堵、當知行安堵及轉封幾種。
從日本學者堀越佑一梳理出的慶長三年(1598)十二月至慶長五年五月大老署名下發的62份知行宛行狀中,僅有四份是知行的增加。
此前小早川秀秋曾一度減封越前,秀吉死後的慶長四年(1599)二月五日,重新轉封筑前、筑後,而其越前舊領由同為秀吉親戚出身的青木重吉繼承,知行由八萬增至二十萬石。
但此二人的知行加增有特殊性,一是二人均為秀吉親緣,二是在宛行狀中明確提到了加增知行乃是太閣之旨,即豐臣秀吉生前既定計劃的踐行,這明顯也是為了強化“一門”的勢力。
在那之前一個月前的正月九日,加增薩摩的島津忠恆知行五萬石,以獎勵其在朝鮮泗川之戰的軍功(注:島津忠恆是義弘之子,他沒去朝鮮,軍功實際上是他爹義弘打來的),至於同年十月一日加封堀尾吉晴五萬石,是作為其普請越前府中城的普請費用。
由此可見,大老連署的知行加增事項,除了實現秀吉生前遺命的小早川秀秋和青木重吉外,所佔的比例極其微小。至於子繼父的遺領安堵、當知行再次安堵以及轉封,則只是對於差不多同等知行的再確認罷了。
因此從上述比例可見,五大老雖然具有知行宛行權,但實際操作過程中的知行新增例子極其有限。
在慶長五年(1600)二月一日,德川家康曾獨斷下發宛行狀,將森忠政由美濃七萬石加增至信濃十三萬七千石;同日免除田丸直昌五千石的軍役;二月七日,加增細川忠興豐後飛地六萬石。
家康之所以能夠這樣做,恰巧是在前田利家死後,其他三位大老在本國的空檔。待同年四月毛利輝元和宇喜多秀家回來後,又再也沒有哪個大名新增知行了。
而且,從上述諸多宛行狀來看,都有“被宛行之”,可見知行授予的實施主體並非五大老,而五大老只是名義上代為執行,其授予主體依然是作為權力頂點的豐臣秀賴。
不僅如此,在豐臣秀吉死前十三天,即慶長三年(1598)八月五日,五大老與五奉行互換的起請文中,互相保證遵守法度、不結黨,其中關於知行的要求也是一樣。
在豐臣秀賴成人前,凡知行之事首先要詳細調查,再由家康及其他大老外加五奉行會商,最後遵照少數服從多數原則施行。
眾所周知,五奉行中只有淺野長政向家康稍微靠攏,石田三成則是強烈的反家康派,因此絕大部分場合下,五奉行方面在數量上佔優。
再加上其他大老也不一定希望看到家康一人做大或者賣好,所以家康雖然被放在五大老之首的這一極其尊崇的位置,但實際知行加增這種最重要許可權,依然會受到其他大老和奉行的掣肘。
可見秀吉的此番佈置從他自己死前的角度來看,應該說還是很巧妙的,以五大老的威信來維持豐臣政權之權威,但又透過五奉行來限制五大老的勢力膨脹。
這就如同使用官位來定製序列,禁止大名私自通婚一樣,五大老·五奉行體制也是一個豐臣秀吉制衡諸大名的辦法。
眾所周知,豐臣家的藏入地約為220萬石,這也是豐臣家的實力遠超其他大名的所在(注:家康後來所謂的250萬石,其實是包含了大量家臣領的)。如果以豐臣家的名義肆意進行加增,必定會使得豐臣家本身的藏入地減少,弱化豐臣家的實力。
也正是因為如此,德川家康的心思和目標就是要進行加增,同時以豐臣家藏入地為代價去賣他自己的人情,可謂一舉兩得。
五奉行的存在,則正是為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