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43章 白藤江,明天子,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紅河與其他河流不同。
很多河流都是到了出海口附近,就會萬川匯聚於一,然後滔滔入海。
但是紅河卻在出海口附近,枝蔓萬千,將出海口的平原切割成一塊塊支離破碎的平原。這些土地孤懸難守,同樣對於進攻一方來說,佔據一處,也是難以作為根基之地。
故而最好的辦法,就是逆流而上。
如此一來,最重要的航道,就是白藤江了。
白藤江前後有三次戰事。都是決定安南命運的戰事。而今白藤江再次成為決定安南命運所在。安南大軍都在外部與大明鏖戰。
一旦明軍能直入升龍城下,甚至不用打下升龍城,軍心士氣的崩潰,就足夠讓安南不堪重負了。
壓死駱駝最後一根稻草,其實並不需要太重。
當然了,王英也當然知道白藤江赫赫威名。豈能不吸取教訓。
於是,他準備先攻海防城。
在大火之後,南洋水師全部已經到齊了。
王英從南洋水師之上,每一船上徵調一些人馬,籌夠了萬餘人馬,隨即給王越,董興分文書,讓他們乘船來此。
說起來,王英權位還在兩人之上。王英好歹有一個航海伯的爵位。而董興就不用說了,他與爵位無緣,而王越的積功已經夠了。只是缺少戰功,只要這一次大戰功成,少不了王越一個爵位。
大火之後,明軍攻海防城,本以為能一舉拿下。
因為海防城相當簡陋,並不是安南經營的重心所在,這也很正常。海上的威脅在這個時代,還沒有提高到戰略層面。
不要說,安南,即便是大明很多地方也是如此。
安南軍隊更多是守紅河河道,而不是守沿海各地。
只是即便如此,在明軍動用大炮的情況之下,也鏖戰三日才算是拿下僅僅有數千人把守的海防城。
事後證明打的如此頑強計程車卒,乃是清化兵。
後黎一朝就是在清化發基的。
在永樂年間,清化就是黎利的大本營。即便而今清化在安南的政治版圖之中,享有特殊地位。而出身清化的清化士卒,更是黎家的老班底。忠心耿耿。
故而戰死到最後一兵一卒。
讓王英大為惱怒。
無他,三日時間,就進攻的突然性降低了。西邊已經傳來訊息,升龍城已經動起來了。
想要直入升龍城下,已經不可能了。
非在紅河之上打上一仗不可。
這一戰的決戰之地,很可能是白藤江。
王英為了避免重蹈覆轍。只能頓兵海防城,待兩軍之來,再破升龍。
而在升龍城中。
宮殿之中,甲冑鏗鏘。
黎思誠此刻已經穿上一身甲冑。在大殿之外,無數甲士林立,卻是錦衣,金吾兩軍,也是黎思誠最後的班底,還有就是從南方剛剛調回來的清化兵。
這數萬人,已經是黎思誠最後的機動力量了。
如果黎思誠心中一點擔心都沒有。那是假的。
但是他對而今的局面,沒有預料,那也是假的。
故而他聽到明軍水師來襲的時候,心中激盪非常,是一種擔心,期盼,各種思緒夾雜的感情。
黎思誠從來想過,大明與安南之間的戰事,當如何結束。
對於大明來說,結束與安南的戰事,或許有很多種選擇,但是對黎思誠來說,卻只有一種選擇,那就是有一場決定性勝利,讓明人知道,安南不可輕辱。
這才是之後一切的前提。
那麼這一場決勝之戰放在什麼地方?
唯有白藤江,只有白藤江。
在諒山決戰。
黎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