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34章 政治改革的預想,明天子,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浚在身邊一段時間之內,就丘浚殿試的文章為題目,多次與丘浚討論。在丘浚的文章之中,有這樣一段話:“人君居聖人大寶之位,當體天地生生之大德,以育天地所生之人民,使之得所生聚,然後有以保守其莫大之位焉。然人之所以生,必有所以養而後可以聚之,又在乎生天下之財,使百物足以給其用,有以為聚居衣食之資而無離散失所之患,則吾大寶之位可以長保而有之矣。然有財而不能理,則-民亦不得而有之。所謂理財者,制其田裡,教之樹畜,各有其有而不相侵奪,各用其用而無有虧欠,則財得其理而聚矣。”

看似這一段話,類似於道德文章,乃是正確的廢話。

但是在朱祁鎮看來,雖然並不完全,但卻也可以作為變法的總綱之一。

在這一段話之中,朱祁鎮分析出幾個提綱。

第一,否定了天下財政有定數,不在官則在民。這一點是用來反對王安石變法的赤幟。

第二,那就是提出積極的財政主張,就是人君,或者政府,必須用辦法養民,使之有所生聚。看似很簡單,其實如果發散開來,就是而今政府一定要保持就業率的政策延伸。

第三,就是否定了百姓求利是不對的理論,甚至以各有其有不相侵,朱祁鎮可以延伸出一部民法典來,專門處理一些商業上的糾紛。

如此一句一句一條一條。

都能給朱祁鎮發揮的餘地,而且很多地方與朱祁鎮之前的政策,也是暗合的,積極的財政政策,不是朱祁鎮登基以來,一直在做的事情嗎?

在打敗瓦刺之前,朱祁鎮不敢深入大明體制的改革。

一切一切的改革都是為了打敗瓦刺。

在大明百官之中,不過是因為戰事的權宜之策而已。

而今瓦刺已經不是大明最大威脅了。

朱祁鎮的君權已經樹立了。

朱祁鎮忠於可以光明正大的推出自己的想法了。這是他一直隱藏在內心深處的願望,也是一件比征伐瓦刺,列郡漠北更加重要的事情。

當然了,想要做一件事情,他還是要技巧的。

他首先要做的是,得到首輔的支援。

陳循未必理解朱祁鎮要做的事情,但是對朱祁鎮想要變法的事情,卻是最明白不過了,此刻陳循心中猛地生出一個念頭,那就是不如歸去。

陳循也貪戀權位,但是更明白自古以來變法從來是一件大事,是一件殘酷的政治紛爭的開始,而陳循在首輔這個位置上,躲無可躲,避無可避。

當四面八方之風,就內外夾擊之處。

一個不好,千載之下,就與王安石並列了。

要知道,王安石的評價是到了近現代才翻案了,再此之前,大部分古代史家都將王安石當成了北宋滅亡的罪魁禍首。

一瞬間,他覺得首輔的位置,簡直滾燙的烙鐵。

而且他如果這個時候退下來,不管他在內閣首輔任上權力幾何,做過多少事,單單是在他任期之內,大明打出了燕然大捷,足夠他吹上一輩子牛了,後世也不得不將他列為大明的名臣之列。

退一步名利雙收,進一步很可能四分五裂。裡外不是人。

一瞬間,陳循心中暗道:“不如歸去。不如歸去。”

不過,他雖然這樣想,但是也不敢直接與皇帝頂,說道:“既然如此,就讓他入翰林院吧。”

朱祁鎮心中微微鬆了一口氣,心中暗道:“陳循果然聽話。”

朱祁鎮也知道這事關重大,有首輔的支援與沒有首輔的支援,推行起來,是完全不一樣的局面。見陳循如此聽話,說道:“如此甚好,這一次北伐大勝,先生主持內閣功勞之大,無人可比,只是朝廷法度,不好破壞,朕暫且為先生計下,當先生致仕之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奮鬥在大明

名劍山莊

凰後萬萬歲

夏蓮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