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77章 河湟四衛,明天子,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李文世居西寧,對西番各衛已經西藏等地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
當然了,于謙來之前也做過功課的,只是總就不如當事人清楚。
河湟四衛,就是西寧衛,洮州衛,岷州衛,河州衛。
而西寧衛比起其其他各衛,更孤懸於外,單單看管轄範圍就知道了。
西寧衛歸屬陝西行都司管轄,而其他三衛卻隸屬於陝西都司管轄。前文已經說過福建都司與福建行都司的區別,這裡就再贅述了。
陝西行都司的管轄範圍,就是賀蘭山南北,甚至用習慣上來說,說是甘肅都司也不為過。
其他各衛也是土流雜用,而且漢人世襲官員佔據主導地位,如開國功臣宣德侯金朝興家族就世襲洮州衛指揮僉事。
在這裡不得不吐槽一下,明代年號起名水平,有宣德侯,有宣府,居然還有年號宣德?
但是隨著衛所制度的崩潰,世襲衛所官職的家族,也變成了類似於土司的家族。
總體來說,朝廷在這些地方的威信還是可以的。
而且重用土官,雖然迅速的平定安堵地方,這也是歷代明朝君王的期盼。畢竟這一代從來不是明朝的熱點地區。
但並不是沒有什麼隱患的。
在洪武永樂都有當地土司勾結外地叛亂的,而藍玉,沐英都是以征討西番起家的。所打的地方就是這一帶。
金朝興就是從沐英出征此地,得了世職,而且死得也早,洪武十五年就去了,他兒子雖然牽扯到胡惟庸案中,但也僅僅是降職處分而已。
這才保全了金家。
如此一來,河湟四衛,就成為了各大家族得到了實際權力,而衛所幾乎成為擺設的局面。
茶馬制度之中的金牌符信制度,自然不能繼續下去了。
金牌符信制度,說起來是一種貿易制度,其實並不是,他本質上是一種賦稅制度。
為什麼怎麼說?
所謂的金牌的樣式是這樣的,金牌額上有篆字:“皇帝聖旨”下面左邊為“合則差遣”,右邊為“不信則斬”,後面又有,“藏於內府”。
在河湟四衛總共有伐了四十三面,給各個土司,李家就有一面。
平均三年徵召一次,以金牌為信物,各土司貢馬,朝廷以茶葉賞賜。
看上去是公平交易,但是馬價被壓得極低。
整個體系都是政府內部執行的,至於對西藏還有西域等地方客商,根本沒有開放,而西藏一直以朝貢的方式,從大明得到貨物,厚往薄來的朝貢,自然讓朝廷苦不堪言。
朱祁鎮處於省錢的目的,不讓烏思藏闡化王使者隨從入京,他們帶的貨物在西寧就地發賣,但是厚往薄來的制度沒有改變,陝西這邊也是每到烏思藏朝貢的時候,就要虧上一筆錢。雖然這一筆錢,戶部給勾銷,在每年賦稅之中扣除,但是對陝西來說依舊是一個負擔。
這也是為什麼于謙這麼看重西寧的原因。
如果僅僅是整合河湟四衛,整頓金牌符信制度,將金牌符信制度,改為正常的交易,朝廷從中抽稅的制度。
西寧並不是合適的地方,但是如果將與藏地的貿易聯絡在一起,那麼西寧就是最合適的地方。
于謙問道:“想來我的心思,你也明白了。你覺得朝廷改茶法,下面的人都願意嗎?”、
李文心中暗道:“不願意也得願意了。”
于謙對李家開刀,而李家又是河湟四衛所有家族之中,李家是最顯赫的。也是這些家族的風向標。其他各衛家族之中,雖然金家老祖宗也有一個侯爵,但是早就在胡惟庸案之中奪爵了。
而且金家另外一支也在貴州開支落葉。這一支金家遠遠不能與李家相比。
于謙將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