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65章 大計,明天子,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朱祁鎮說道:“此事暫且不提,而今定下大計,也要明年或者後年,才能出兵,有的時間出兵。”
劉定之自然不敢多說。
朱祁鎮目光掃過所有人,說道:“既然沒有人有異議,那麼這一件事情,就這樣定下來了。”
朱祁鎮話已經說到這個分上了,又有誰敢,直批龍鱗。
陳循說道:“吾皇聖明。”
下面的人不管情願還是不情願,都從眾的說道:“吾皇聖明。”
朱祁鎮說道:“大計既然已經定下了,各部就要各司其職,特別是戶部,從今日開始,除卻賑災之外,一切額外開支,全部罷去。從今天開始,一切事務都以此事為要,宮中也是,大小筵席,一律罷去。除卻祭天之外,其餘事務一切從簡。”
陳循立即說道:“臣領旨。”
朱祁鎮也明白,這一件事情,最大的問題就是財政問題。
朱祁鎮只能寄希望於明年天時好一點,只要不用賑災,朱祁鎮就能省下來數百萬石糧食,這一進一出之間,幾百萬兩銀子就有了。
其實大明財政不能說少,雖然比不上宋代五六千萬貫的財政收入,但是每年一千二三百萬兩,二三千萬石糧食,已經相當不錯。
再加上,如果鈔關整頓,與茶法改革能夠完成,估計還能增加二三百萬兩之多。
只是與出關相比,這錢還是太少了。
只是該怎麼做,朱祁鎮還是有些憂心,一時間不知道該從什麼地方下手搞錢。似乎朝鮮前前後後榨出千萬兩銀子,已經差不多。
收刮太狠,估計也要引起民變的。
“陛下,如果陛下已經下定決心,就該當機立斷,令大同,山西兩鎮出關,佔據開平,東勝衛。為大軍前導。”孟瑛說道:“而今瓦刺新敗,兀良哈臣服,漠南一帶蒙古各部都兩股戰戰,不敢與天朝爭鋒,而今朝廷出兵,瓦刺也無暇顧及。而佔據兩地之後,我朝就能北接大漠,減少大量物資消耗。”
“錯過這個機會,下一次卻不好再找這個機會了。”
朱祁鎮聽了,怦然心動。
他也明白,也先在肇州實力受損,此刻休養生息還不夠,根本不可能在一兩個月之內,與朝廷爭漠南蒙古。
這的確是一個好機會,很可能兵不血刃就能漠南蒙古收入朝廷管制之下。
而且東勝,開平,大寧這一線確立,直接讓宣府,大同,山西,成為二線邊鎮。給北京帶來戰略緩衝。
更不要說得了漠南,就有了龐大的馬場。甚至還有數萬更多僕從軍。
這都是朱祁鎮一直想要的。
“陛下,朝廷今年已經虧空不少了,實在是拿不出錢了。”劉定之硬著頭皮說道。
劉定之本不該說這裡。
但是孟瑛說的太痛快。好像這都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要知道,這一條防線,從來不是誰攻克,讓朝廷放棄了,恰恰相反,乃是朝廷主動放棄的。
為什麼?
不就是花錢太多,朝廷無法維持嗎?
一想想朱祁鎮就頭大。
上都城還有一個廢城,修繕一下勉強能用。但是東勝衛就更早了,要修建城池,運輸糧草,招徠百姓屯駐,都是事,也都是錢。
如果維持這一道防線,很輕鬆的話,宣宗皇帝為什麼放棄?
說實話,大明而今的財政未必不能維持住,但問題是不要有大災。
比起打仗,賑災更是一個看不見底的無底洞。
也正是因為如此,明代中後期,朝廷在賑災上漸漸缺席了,就是財政上根本供應不上。
所以而今重建開平,東勝,朱祁鎮面對最大的問題,不是打,而是如何將地方維持下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