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74章 西寧讀書人,明天子,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張文說道:“慚愧,西寧荒涼,有史以來沒有一個進士。”

于謙對此並不沒有多奇怪。在他看來,這也是大明對西寧這一帶失去控制的原因之一。

雖然士大夫坐大,固然有這樣那樣的問題的,但是如果當地這些土官,豪強坐大,他的威脅要比士大夫坐大更加嚴重。

于謙之所以對張文另眼相見,就是因為張文代表了西寧士紳。

雖然這一股勢力而今還很渺小。但是如果這一股勢力壯大之後,也是會讓西寧對北京產生更多的向心力。

不管怎麼詬病文官集團,但是有一點卻不能否定的。

那就是文官集團是大明的根基,也是最維護大明的勢力之一。

于謙問道:“你覺得是什麼原因。”

張文說道:“在下慚愧,雖然有心讀書,但也算不得名師,沒有名師自然也沒有高徒,而西寧又是衛所,掌管西寧多為武夫。他們不懂讀書之妙,連西寧衛學,也是永樂末才建的,一直一來師生都不多。”

“實在是條件有限。”

于謙心中暗道:“看出來了。”

國子監監生在太祖太宗年間,還是校規嚴苛,出來的學生還是有幾分真材實料的,但是問題是國子監建立的本意,卻不是為了科舉。

國子監監生在明初作為單獨入仕的一條途徑,國子監監生所學的都是一些實用的,能為朝廷辦事的技能。

比如丈量土地,比如登記黃冊,修繕水利,等等。明初很多大工程都是大批國子監監生參與進去的。

而今國子監出仕道路漸漸不行,也沒有人認真學習了。

張文雖然氣度上有些讀書人的樣子,但是真才實學有幾分?于謙並不抱大希望,雖然于謙是科名再後,但也是從杭州這樣的死亡學區之中考出來的,而西北總體來說,比江南科舉簡單太多了。

張文都考不上,可見這種整體性的文化斷層,也不是一個人兩個人的問題。

張文嘆息一聲,繼續說道:“也不全是這個原因,在西寧多蠻夷,回回多讀教經,不願意堵聖賢書,而藏人佞佛,下官也是沒有辦法的。”

西寧本就是一個多民族雜居的地方,乃是儒家影響力的邊陲的地帶。藏傳佛教,還有回回教都是比較興旺的。

而且西寧也沒有出幾進士,甚至連秀才舉人都不多,否則也不會讓張文這監生出身,擔任西寧衛學祭酒。

大家都對考進士能升官發財,改換門庭表示懷疑。自然也就不會努力下功夫。沒有投入,自然也沒有產出了。

西寧衛學也是慘淡經營。

于謙說道:“我有一件事情,卻需要你去辦,只有能成,對西寧儒學大有好處。”

張文說道:“大人請講,在下洗耳恭聽。”

于謙說道:“我準備在西寧設州。”

張文微微一驚,說道:“可是撤銷西寧衛嗎?”

于謙說道:“不,衛州同城。不管西寧衛所管轄的民戶卻要到洲裡來。”

這就是于謙的第一步計劃。

于謙作為大明高層,對最近的政治局勢也是很瞭解的。

雖然朱祁鎮沒有大鳴大放,宣之於口,但是該知道也都知道,朝廷對很多地方的衛所將會撤銷或者改易。

但是西寧畢竟與別的地方不一樣,地處邊陲,衛所制度雖然有缺陷,但是還是要保留的。

但是也要加強管理,也要建立起文官統治,自然是州衛同城了,這樣的情況,在其他省份其實也不是太少見的。

張文自然是大喜過望,既然有了西寧州,自然有流官治理,這流官自然是讀書人出身,對張文來說,天然的自己人,如此西寧士紳的力量自然也會有很大的發展,西寧張家作為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奮鬥在大明

名劍山莊

凰後萬萬歲

夏蓮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