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75章 說客張文,明天子,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于謙說道:“而今卻有一個難題。”
張文心領神會,說道:“大人請講,如果用得著我張某人,張某百死不辭。”
于謙淡淡的將事情原委一五一十的說了出來。
無他,于謙就是想起西寧李家舉家上京。從此就是西寧李家就是北京人士,至於當地的田產自然不會動。甚至還保證對會寧伯加以照顧,等等。
于謙之所以讓張文做這個說客。
一來於謙不想將事情鬧大,西寧李氏遷居北京之後,雖然還掛著土司的名頭,但是隻有放一個管傢什麼的,在這裡處置,話語權自然是大大降低了。
李家既然識相,于謙也不想髒了自己的手。
而且透過中間人暗示,尚有討價還價的籌碼。但是如果於謙直接開口,就沒有迴旋的餘地了。
至於打草驚蛇。
就高看李家了。、
李家估計能有一兩千家丁,再加上控制的西寧衛士卒,能拉起幾千人馬。決計是沒有問題的。
但是于謙帶了五千士卒來做什麼?而且西寧衛其他各家會怎麼做?別的不說,祁家可是巴不得李家與朝廷衝突的。
其次,于謙看中了張文與李家之間的關係。
什麼?你說張文與李家沒有關係?
那就扯淡了。西寧才多少人口,即便是西寧在冊人口加上各土司的人口,頂多十幾萬,即便是明後期,地方士人說起也不過說西寧三十萬人?
區區十幾萬人,張文也算是有頭有臉的人,豈能不與李家打交道。
而且於謙也知道,李家的權威要比祁家強多了,如果張文與李家關係非常不好,張文也未必會被李文介紹給於謙。
他們的關係或許不是十分親密,但是作為中間人,還是可以的。
張文雖然不知道這後面有多大的內情,但是聽於謙一說,就知道李家損失大了,且不說田產上的損失,單單說李家從西寧遷走,他們留下來的影響力,也會很快消散一空。
這樣一來李家最少失去了對西寧衛的控制,只能靠自己的家丁了。甚至說主人常年不在,一些家僕如何能管理好領地。
時間長了,恐怕下面的人也起了別的心思。李家在京師能夠得著嗎?
內裡外裡的損失不可道計。
只是張文偷眼看了一眼于謙,卻見於謙笑容不變,但是他卻心中一突,暗暗祈禱這一件大事能夠平安度過吧。
張文說道:“在下這就去。”
張文匆匆離開指揮使衙門,也不敢回家,知道這一件事情,自然要萬分保密,甚至他感覺身後就有人跟蹤自己。
他決定這一件事情不完結,他就不回家了。
張文見到了李文,將這事情前因後果給李文一說,李文頓時大怒,說道:“無恥匹夫,我李家一讓再讓,他以為我家是軟柿子嗎?”
李文見朝廷對茶馬之事動了真格了,再加上北京會寧伯在京軍之中,也要邊緣化的趨勢,畢竟李英雖然不算是靖難勳貴,但是與靖難勳貴聯絡密切。
所以李詠雖然沒有被排擠,但也沒有什麼大好機會。當然了這也與李詠也沒有什麼突出的實力有關係。
這種情況下,李文判斷出來,不能與朝廷硬抗,忍痛斷了每年四五萬兩銀子的進項,將這一件事情,全部賣給了于謙。
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吧。
卻不想于謙恩將仇報。
一時間李文又急又氣,怒火中燒,但是片刻之後,又頹廢的坐了下來。
無他,他已經發現於謙是做了完全的準備,根本不怕李文造反,更不要說大明新敗瓦刺,餘威震懾天下,李文不覺得他能抗衡朝廷大兵,甚至連城外的五千京營都打不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