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44章 于謙的去向,明天子,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但是下游河道比上游還高,已經成為事實了。
如果想修河,非要費大力氣不行。
只是而今朝廷心力都在瓦刺身上,根本抽不財力,就好像應對河北水利一般,專心淮河治理。
所以于謙只能用手中僅有的資源,對危險的地方,進行了一次修補性的修繕,並給朱祁鎮上一了本,河道總圖。
將淮河運河之間高下姿態,隱患,乃至需要修建的工程,一五一十的說明白了。雖然于謙沒有直說。但是朱祁鎮也能讀懂于謙言下之意。
無非百姓困頓如此,朝廷還想開疆擴土,還不如老老實實的修整水利。
只是朱祁鎮只能當做看不懂,獎賞一番,就沒有下文了。
于謙在河道總督任上,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簡直如同閒置,而今西北情況卻需要一位能夠鎮得住場面的大臣。
不單單是茶的事情,還有馬政的問題。
西北的馬政爛成一團泥了,戰馬數量不足,已經成為朱祁鎮的心病了。
朱祁鎮也不是沒有派人去處置過,但是這一件事情內情太過複雜,很多馬場都是衛所在官,而朱祁鎮之前正在清理京軍衛所,不好在西北也大動干戈。
在改革的時候,朱祁鎮儘量縮小自己的打擊面。
京營改造完成了,今年滅朝鮮,破瓦刺,朱祁鎮聲威大震,自然可以做一些其他事情了。
而西北馬政更是當務之急。
別的不說,萬一從西寧弄過來的馬匹數量不少,該如此存放,能不能借此機會重建大明的馬政體系。
朱祁鎮可不甘心,將馬匹這種戰略資源寄希望於外界的輸入。
而西北又不是沒有好馬場,山丹軍馬場,即便放在後世也是赫赫有名的,而且朱祁鎮推行的青貯技術,在北京附近也發現效果不錯。
但是大規模養馬之中,能不能用,效果怎麼樣,還需要試一試。
再加上朱祁鎮對瓦刺的總體佈置是東重西輕,並非朱祁鎮不想東西並舉,而是西北的殘破,如果派遣大軍,後勤簡直是災難性的。有一個問題,朱祁鎮也要思考,就是朱祁鎮東重西輕的態勢,這麼明顯,瓦刺會看不出來嗎?
瓦刺見在東北打不開缺口之後,會不會轉兵西北。
如此一來西北就有一些薄弱了,而西北殘破的環境,更是讓大軍進駐都有些困難,因為不管進入西北多少大軍,大部分糧食都要總潼關以東輸入。
如此一來,根本發揮不出內線作戰的優勢。而且勞民傷財。
想要改變這個趨勢,該怎麼辦?在西北修建水利,囤積糧草,朱祁鎮不指望甘肅本地的糧草,能支撐起一場大戰,最少陝西本地多產一石糧食,後方最少少運三四石糧食。
這樣的經營,于謙是最合適的。
雖然于謙並沒有帶過兵,但是在朱祁鎮心中於謙在軍事上的素質,也是合格的。
如果將陝西一省,甘肅,寧夏,延安,固原四鎮,交給一個大將,朱祁鎮心中沒有擔心,也是假的。
畢竟這就是九邊近乎一半的兵力了。
但是這個人是于謙的話,朱祁鎮就不會擔心了。
在未來的戰爭之中,足夠託付西北半壁江山的人,在朱祁鎮心中除卻于謙,只有于謙。
朱祁鎮說道:“磨墨。”他親手寫了一封書信給於謙,請于謙回京述職。
朱祁鎮心中暗歎:“算算日子,時間過的真快啊,一晃這麼多年過去了,于謙出外已經有十幾年了。”
朱祁鎮未必不想于謙,只是在他看來,君臣相隔如此,或許是兩個政治意見未必相合,但是感情上卻有不錯交情的人,最好的結局吧。
放在身邊的人,未必是對他好,放在外面的人,未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