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35章 大明軍制,明天子,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還安置,這些事務都要兵部負責起來。”
“羅通,這是你的事情。”
羅通說道:“臣明白,臣定然理清上下,確定各省定額,已經從各省招募士卒,送到京師,這一點請陛下放心。”
朱祁鎮用意很明顯。
兵部與五軍都督府的之間的制衡,是不可能變的。
畢竟天下所有權利,唯有軍權最重,即便是為了後世子孫著想,也要確定在不影響戰鬥力的情況之下,層層控制,在任何情況之下,都不能讓軍隊處於失去控制的處境。
所以,軍籍,兵力招募,以及各士卒的籍貫等事情,都是要由兵部負責。
如此一來,即便是招募計程車卒,朝廷也要確定他們的根底。
這一點其實也是與重新編練黃冊有關係,正是因為黃冊在清丈之後,變得可靠了才能做到這一點。
當然,僅僅是這樣情況。朱祁鎮也不會放心的。
朱祁鎮第二個控制手段,其實就是軍官團。
如果士卒保持在二十到三十歲之間,就會變得流動。控制大明京營都在一個相對穩固的軍官團裡面。
什麼軍官團,自然是武學出身的軍官。
這又是朱祁鎮控制軍隊的手法之一。此刻就略過不提。
不過這重點並不在兵部。而在五軍都督府上面。
朱祁鎮說道:“五軍都督府要承擔兩項責任,一是領兵,二是負責天下軍情。這兩項不可為一。”
兵部負責軍政有後勤,少府負責軍需生產,但是即便如此,領兵的權力與用兵的權力也是要分開的。
“朕要重建樞密院。由功勳老臣負責。直接對朕負責,昌國公你可以將五軍都督府的事情先放一放,重建樞密院之事,就由你來負責。”
楊洪聽了,心中微微一愣,頓時明白,皇帝是早就有準備。
因為楊洪這一兩年以來,已經脫離了對京營兵馬的管理,這本來是楊洪本能的避嫌措施。但是皇帝卻順水推舟似乎有意看他如此。
楊洪本來以為是皇帝的猜忌,現在看來,卻不是這樣的,而是樞密院重任,朱祁鎮早就看中了他。
楊洪說道:“臣遵旨。”
朱祁鎮說道:“大都督改為三軍北軍,南軍,中軍,分別由北軍大都督,南軍大都督,中軍大都督統領。原大都督斷事官轉到樞密院,還有延邊各軍也由樞密院負責。”
樞密院與三軍之間,相互制衡,也是題中應有之意。斷事官體系就是讓樞密院管控三軍的重要棋子。
甚至有斷事官體系在,三軍與樞密院之間的關係就好不到什麼地步去。
畢竟在軍中誰與憲兵的關係好。
至於為什麼將七軍換成了三軍,卻是因為朱祁鎮更重視的是軍隊之間的制衡關係。分得太多了。反而顯得混亂。
其中在這三軍之中,中軍鎮守京師,護衛宮中,類似於禁衛軍,一般不會出戰的。
真正作為對外主力的,乃是南北兩軍。
至於邊軍作為衛所軍隊之中,唯一儲存戰鬥力的軍隊。也歸樞密院管。
其實樞密院與兵部下轄分割乃是內外,凡是內地省份的軍權,都是在兵部的控制之下,而且這些地方的軍隊,即便是加強過了,也不堪重用。
而真正有實力的邊軍。卻在樞密院管控之下。
如此一來,兵部,樞密院,三軍,層層分割軍權。爭取不出紕漏,當然了,這僅僅是一個框架,真正內部詳細章程,具體該如何制衡,讓一支能對外征戰的大軍,牢牢的控制在皇帝的手中,又不太過影響大明內部的政治格局。
這是一項大工程,但是內閣之中那一個不是政爭高手,對權謀非常擅長,有這個大框架在,足夠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