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28章 對江南重賦不同的看法,明天子,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有些無語。
不過,這也是正常現象。
很多事情不是下面的人弄得多天衣無縫,而是上面的人願意不願意查而已。而今寇深是願意查的。
陸永也算是多年老刑名,雖然後來專任地方官了,在這上面也不算差勁,而且這些問題也太明顯了一點。
陸永不可能看不出來,他只是淡淡一笑,說道:“沒辦法,江南糧稅每年太重,百姓總要想辦法喘息一口氣才行,蘇州府,常州府,鎮江府,松江府,四府每年糧稅在一千萬石上,而蘇州本身每年糧稅在五百萬石。”
“如此重賦,而今還有清丈,如果清丈出新田來,朝廷又要加賦,到時候江南百姓,民不聊生。”
“寇公愛民,天下皆知,何不鬆一鬆手,讓江南百姓有喘息之機。”
寇深嘆息一聲,說道:“江南重賦非一時可解,但是陛下有意清丈天下,卻也是一番好意,從永樂之後,各地錢糧數目從來不實,而今陛下欲重刷政治。必先理清本源,再論其他。”
“請陸兄放心,我回去之後,定然向朝廷奏明此事。”
寇深所言也是實情。
人與人之間的感覺,從來是做不到感同身受的。
寇深也知道,江南重賦,賦稅不合理,但是他在蘇州的感受,卻是一座流淌的財富之城,蘇州城中百姓要勝過北京。
北京這些年因為朱祁鎮的經濟政策,再加上北京的政治影響,一直處於擴張期,才有擴建城牆的建議。
但是蘇州城卻是另外一個問題。
蘇州百姓與地方官,已經徹底否定了修建城牆的事情。
無他,建不起來。蘇州的城市圈太大了,大到了不可能修建城牆的地步。因為修建城牆的速度是趕不上城市擴張的速度。後來一算,修建蘇州城牆,非白銀百萬兩不可。
蘇州官府是拿不出這一筆銀子的。
也就作罷了。
如果說北京城市建設,有一種濃厚的政治意味。甚至可以說北京城中其實沒有多少富戶的,或者說即便是有一些富戶,這些富戶也與勳貴外戚官員高度重合。
但是蘇州卻不一樣了,蘇州手工業發達。很多家族世代傳承一項技藝,精益求精,甚至到了天下無雙的地步。
商業話的氣息很是濃重。
縱然是重賦之下,百姓過得也不見得多差,因為重賦的影響,很多百姓都不種地了,反而進城生活了。
反正弄從外面採購糧食。
甚至種很多經濟作物,也比種田賺得多,比如桑,棉,花卉,菜瓜,等等。只有這樣,他們才能交的錢重賦。
總之,雖然江南重賦影響很大,但是在寇深看來,決計沒有到讓百姓活不下去的地步。江南在大明地位,幾乎等同於上海了。
如果以後世上海上繳稅收與中央財政總收入的比例來看,江南在大明財政收入的比重,就會發現,雖然江南重賦還有一點重,但是卻並不是多過分的事情。
對於這個河北人,寇深對陸永對於江南重賦是有不同的看法的,特別是從某種程度上,河北人還是江南重賦的受益者。
畢竟如果朱祁鎮大手筆砸錢修建水利工程,而今的河北決計不是這個樣子。
但是朱祁鎮手中的錢是從什麼地方來的,有相當一部分就是從江南而來的。
寇深自然會想朝廷反應江南重賦的問題,但是大明向上面反應這一件事情人多了去。從來沒有見有什麼結果。
陸永也是明白這一點的,陸永說道:“寇公何必騙我?此事你也不用找我,寇公明察秋毫,人稱神斷,這些小伎倆自然是瞞不過你的。秉公執法,該怎麼辦,就怎麼辦便是了,縱然是陸某鄉人,陸某也絕不庇護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