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98章 擴大的兵部,明天子,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帝很可能會踩到屎。

北京城大街上,是少不了一股牲口糞便的味道作為底色的,就好像現在的北京城中,少不了一股汽車尾氣的味道。

朱祁鎮暫時先將他們隸屬所謂的城防軍,將來朱祁鎮將這些老軍劃給順天府,畢竟順天府因為于謙當初的底子,一年有小十萬兩的收入,是難的富府,讓他們養著這些老軍,也正好清掃街道,減輕朝廷的負擔。

順便提一下,親兵衛之中除卻錦衣衛等少數幾個衛所之外,都是隸屬兵部的,並不是隸屬五軍都督府。

這一點也不是朱祁鎮制定的,乃是大明朝的制度就是這樣的。而幾個駐守皇城的衛所,更是直接隸屬於皇帝管轄的。

而今朱祁鎮也繼承了這一點。

他不僅僅將親兵衛的衛所繼續隸屬於兵部,而京營所有的衛所都隸屬於兵部。雖然這些衛所已經只剩下一點點的屯田功能了。

五軍六營都在北京城中駐紮。而兵部負責這些大營的糧食布匹供應,而少府負責武器裝備供應。

沒錯,朱祁鎮也給少府撈來的好處,那就是少府將兵部的還有各京衛的武器作坊全部給吞併了。

成為了大明京營武器供給方。

這也是劉定之最大的功勞。少府雖然給內承運庫帶不來多少盈利,但是如果將供應京營邊軍的武器折價的話,那就是一個天文數字。

在劉定之的經營之下,江南織造,還有景德鎮的貨物直接從寧波出海,每年獲利在二百多萬兩銀子以上。

而這二百多萬兩銀子,加上其他零碎的銀子,比如各礦場的產出,全部投入到了遵化鐵廠之中。

而今四年是發展之下,遵化鐵廠已經修建起一座不遜色於遵化城的城池。

成為北方最大的冶鐵中心,大量的煤與鐵礦石在這裡變成了鐵錠,然後用馳道到北京城南的作坊,全部打造各種兵器。

而北京南城也在迅速發展之中。

本來這裡就是元大都舊地,當初也是有一些百姓的。而今更是有少府的作坊,水利學院等等並列在這裡。

特別是水利學院。

這幾年天災不斷,不管是抗旱,還是防洪都少不了水利工程,而天下之間水利大家都在水利學院之中。

朱祁鎮也多次駕臨諮詢天下水利大事,光朱祁鎮賜下的待詔官就有五六人之多,他們要麼是曾經主持水利工程,要麼就是在水利理論上十分精通。

這幾年以來,以水利學院出身,在各地府縣當上官的,大有人在,甚至有一個做到了正堂,就是在徐州知州,無他,今日徐州水災太厲害了。朱祁鎮要求吏部一點要挑選一個能治水的大臣,吏部也只能從水利學院出身的官吏中選了。

如此一來,水利學院更是門庭若市,興旺發達了。

甚至讓朱祁鎮一度想擴建外城的想法,將外城的工業區給囊括進來,只是因為盧溝河,這才放棄了。

為什麼將作坊都建立在城南,不就是借用盧溝河水利,但問題是,盧溝河可不安分,如果建立城池讓盧溝河穿城而過,恐怕發洪水的時候,就不大好收拾了。

朱祁鎮如此給兵部面子,給兵部的實權,遠遠不只是這一點點,還有更多,比如說天下各級衛所的管轄權。

這個權力之前一直在五軍都督府,當然了,兵部是有權協同管理的。

但是正規隸屬上,還是各省都司都隸屬五軍都督府,而五軍都督府的五軍本身就是一種行政區劃分,五軍各有管轄具體範圍。

這一點,就不多說了。

但是而今,朱祁鎮重新立起的五軍都督府的五軍,卻變成了京城外的五支軍隊,本來是總領天下兵馬的五軍都督府,似乎一下子成為外面二十五萬軍隊的領導機構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奮鬥在大明

名劍山莊

凰後萬萬歲

夏蓮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