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98章 礦稅,明天子,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楊溥與張輔走了很久。
朱祁鎮還坐在龍椅上,雙目無聲盯著前方。好久好久沒有回過神來。
開採金銀礦對不對?
從決策上面來,朱祁鎮並不認為自己不對的。
既然朝廷將銀兩作為主要流通貨幣,那麼增加銀兩的流通重量,並增加朝廷財政收入的事情,怎麼能算是有錯的。
但是朱祁鎮萬萬沒有想到,下面弄成這個樣子,或者說除卻礦監這兩個字是乾淨的,下面都是屎。
礦稅在萬曆年間鬧得天怒人怨,不是沒有原因的,是因為這個制度從根本上就是有問題的。
這問題還大了去了。
首先,朝廷開礦乃是無常役使百姓,前面也說過,百姓無常為官家幹活,屬於徭役,這是一非常普遍政策。
在採礦之上,表現的尤為有問題。
因為按照太祖制度,服徭役乃是十年一輪換,也就是有時間期限的。但是你給官家開礦,這活是沒完沒了的。想服完徭役回家,做夢吧。
太祖皇帝在的時候,就是用事開礦,無事則罷。
固然有太祖皇帝小農思想做祟,但是根本上還是太祖皇帝愛惜民力。
但是太祖之後,大明的吏治是遠不如當初了。
既然後來都是長期開礦,這個制度就執行不下去了,自然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定額包賠制度就應運而生了。
如果給承辦的百姓,一些利潤空間,未必不行。
但是督辦礦場的官員,未必樂意分利,他們憑本事貪來的錢,為什麼要分給這些窮哈哈了。
最多是給一些糧食,讓他們不餓死而已。
但是採礦本身是有技術含量的事情,這樣的情況下,不要說是技術改革了,就是保持原來的技術水準也是很難的。
更不要是採礦本身,也是風險的事情。遇見礦難,即便沒有礦難,平日一個不小心,也是會死人的。
這樣殘酷的局面之下,百姓哪裡願意呆在礦場之中。
要麼想辦法走關係,塞一大筆錢,免了此事。這又是礦場官員的一筆外快,要麼就想辦法逃走。這樣就遇到了官員殘酷鎮壓,錘死百姓不知其數。
當然了,他們也是知道的上面所需要的銀礦,還是要這些苦哈哈挖出來,只要聽話,還是能給一條活路的。
天長地久,他們也都放棄家鄉的田地,只能在礦上生活了。
這就是葉留宗這一幫人的來歷。他們也算是太皇太后裁撤礦監的得利者。
或許有人來問,這裡有怎麼多情弊,為什麼沒有官員來管?
無他,因為礦稅是直入大內的。
凡是牽扯到皇帝的問題,外面的官員都要多想想。而且他們並不是不管,他們管的辦法,就是罷礦監。
如果要改革制度,就要觸及大明祖制了,但是罷礦監不用,反正太祖皇帝那一會兒,也常常罷礦監。
朱祁鎮此刻也想明白了,為什麼太皇太后一定要撤了礦監。
這其中情弊,太皇太后也是知道的。
朱祁鎮唯一慶幸的是,他登基之後,在礦稅上也有所改革,在除卻金銀等貴重金屬之外,都放開百姓開礦,以牌照與課稅兩種制度來徵稅。
最少有官辦,變成了民辦官課。這樣一來就大大減輕了百姓的負擔,最少不用承擔無償的勞役了。
效果好不好?
答案是不好。
這就是底層行政權力的問題了。
為開礦辦牌照,並派吏員上門徵收礦稅,是按出產礦產總量來徵稅的,具體在百分之零點幾道百分之七之間。
鐵課就是三十取二,大體保持不變。至於一些少見的礦產,賦稅只會更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