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59章 衛所腐朽的背後,明天子,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朱祁鎮沉默不語。
這種情況,朱祁鎮知道不知道,知道的。
錦衣衛與東廠在京城這個範圍之內,訊息還是相當靈通的。
但是知道,能怎麼辦?
大刀闊斧收拾這些人?狗逼急了還咬人,更不要說手握兵權的勳貴?朱祁鎮可是記得一件事情,奪門之變中,幾家勳貴可是湊出了數千家丁,讓北京城換了皇帝。
如果靖難集團在這一場大戰之中勝利了,朱祁鎮還有等下去。但是既然輸了,他們的利用價值就大大減少了。
所以,該算賬的時候到了。
面對王驥的話,朱祁鎮沉默了。
沉默本來就是一種態度,甚至是一種鼓勵的態度,王驥自然心領神會。
如果說,誰對衛所的黑歷史掌握最全面,自然是王驥。
王驥的很多訊息並不是王驥收集的,而是楊榮當初的觀點,楊榮作為當時最知兵的大臣,他為什麼對各地將領充滿了不信任感,甚至還要剝削武將的權力,將他們納入文官的統治之下,楊榮一心想讓兵部奪了五軍都督府的大權,讓五軍都督府徹底成為一個養老結構,這固然有文官對武將的天然不信任,更有楊榮知道衛所兵的爛底子,他不相信這樣的軍隊能保護大明,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讓大明最忠誠最進步的力量,也就是文官插手其中。才有他的種種政見。
他本質就是想解決這個問題。
只是人的屁股不一樣,對同樣一個問題,想出的解決方法也不一樣。
從楊榮死後,王驥的政治理念一直被打壓,此刻有了機會,自然暢所欲言,將衛所種種的弊端一五一十的說了出來。
王驥直接將矛頭指向最最核心的一點,說道:“陛下剛剛也說了,朝廷雖然是號稱一花一錢,養兵百萬,但是真不花一錢嗎?那是太祖皇帝將四百多萬頃土地都劃過衛所了,近乎天下之半,這才有了養軍百萬不花一錢的結果,不僅不花錢,還上交糧餉,工部數字永樂元年天下軍戶屯田子粒糧,兩千三百四十五萬石,與天下賦稅幾乎持平,也是太宗皇帝北伐的主要財政來源之一。”
“但是這個數字在今後每況日下,到了宣德年間,已經到了二百三十萬石,不過之前的十分之一。”
“這也是宣德年間財政危機的重要原因,為什麼朝廷一直派清軍御史的原因,為什麼江南糧稅收不上來朝廷就夜不能寐的原因。”
“甚至到了正統初年,朝廷居然要給九邊撥款,而今已經成為成例,每年要撥款多則百萬,少則幾十萬兩。”
“但是朝廷即便是再花錢,不過空桶打水而已,這個桶是一個無底洞。”
“朝廷當初設立衛所的四百萬頃土地到什麼地方去了,固然有一些已經劃給地方管轄了,但是朝廷從來沒有停止過屯田,督促軍士屯田的詔書,從來沒有少過,即便陛下也對海西,遼東屯田倍加關注,但是天下屯田之數,已經沒有了。”
朱祁鎮吃驚說道:“沒有了?”
王驥說道:“這一件是工部屯田司管的,陛下可以去問問,而今太祖年間屯田田冊還在不在?”
朱祁鎮立即看向周忱。
周忱聽了,長嘆一聲,跪倒地面之上,將頭上的官帽拿了下來,說道:“老臣有負聖恩,請乞骸骨。”
朱祁鎮立即知道,王驥所言的是真的。
周忱是一個很務實的官僚。
他不會去碰阻力太大改革的,他的辦事能力雖然強,但是本質上還是很保守的,這一件事情別人或許不知道,但是周忱很早就深入參與了大明的財政體系之中。不會不知道。
但是他不說,就是覺得這一件事情,太過駭人聽聞,面對這個問題,即便是號稱能臣的他,也只能採取迴避的狀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