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43章 楊洪掛帥,明天子,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就在也先進行最後的圍剿的時候,楊洪也帶大隊人馬出了陽和口。
時間再往前撥一夜。
這一次出兵,有很大先斬後奏的成分。
郭登發現阿刺知院不在龍門的時候,立即派人通知了楊洪。楊洪頓時大驚,立即知道成國公危險,就與武興商議即可出兵接應。
武興自然答應下來,他們出大同的同時,給北京發了奏報,不等北京回信就出發了。
郭登知道之後,也挑選宣府精騎萬騎與武興,楊洪匯合。
所以才有這一次出關。
朱祁鎮得到訊息之後,立即批閱,並命令楊洪為總兵官,總領大軍。
至於剩下的事情,朱祁鎮就沒有多管了。
他所有精力都放在重組京營上面,對邊境戰事,不去多關注。
並非,朱祁鎮不關注,而且他知道他關注了也沒有用?無非是做最壞的打算而已。即便宣大邊軍,京營精銳全部覆滅,朱祁鎮也要再拉起一支敢戰之軍才行。
燕趙多感慨悲歌之士,自古以來,河北與關西,都是出精兵的地方。所以,北京這個地方,招兵從來不是問題。
問題是如何調整兵制,適合招兵的情況。
衛所制度之中是沒有這些募兵的地位。
這正是朱祁鎮一直想做,一直慎重不敢做的軍制改革嗎?前線可能大敗的訊息,反而是朱祁鎮兵制改革最大的推動力。
在北京可能危險的情況之下,誰都不會阻攔皇帝的任務舉動。
一時間朱祁鎮意志暢通無阻。
所以,朱祁鎮有另外一場戰役要打,對戰事,只能託付一個信任的人。
武興這員老將,或許太皇太后信任,當初朱祁鎮登基之後,太皇太后放出鎮守地方的將領之一,如果不是深得太皇太后的信任,這樣的重任不會落在武興頭上。
但是朱祁鎮卻更相信楊洪。
雖然武興是員老將,資歷還在武興之上。
朱祁鎮如此,並不是感情用事,畢竟楊洪駐守邊疆,已經有二十多年了,對這方面最有經驗。
而武興卻轉鎮內地,還擔任過漕運總兵官。在防禦韃子的業務上,朱祁鎮還是相信一直在邊境的楊洪。
等楊洪接到命令的時候,三軍已經到了陽和口。
如此一來,三人鬆了一口氣的同時,卻有一點尷尬。
因為武興資格最老,手中兵馬最多,雖然多為步卒,三人已經都尊武興為尊。但是朱祁鎮卻任命楊洪為總兵官。這就有一點尷尬了。
鬆了一口氣卻是,皇帝沒有追究責任。
很多大臣將領出外的時候,皇帝都會授予便宜行事之權,但是一般大臣都知道分寸,一些小事,便宜行事是沒有問題的。
這一次動用十幾萬大軍,這一戰如果敗了,估計從邊牆到北京,再也沒有士卒了。事情如此重大,沒有皇帝背書,勝了負了都不好說。
如果不是,成國公所部情況太危機了,說不定晚了一步,大明的騎兵都會全軍覆沒,他們是萬萬不肯冒這個險的。
而今有了皇帝背書,總是好事。
楊洪接旨之後,立即向武興解釋道:“武將軍,此戰陛下信任我,讓我擔任總兵官。不過是我在宣大有一些虛名而已。武將軍乃是軍中前輩,如果有什麼事情,還請直言不諱。咱們都是為了救成國公出來。”
武興臉色一絲也露不出來,說道:“都是為朝廷辦事,誰當這個總兵,都無所謂。”
至於武興是真無所謂,還是假無所謂,此刻誰也看不出來。
楊洪說道:“根據顧興祖的訊息,而今瓦刺已經佔據了貓兒莊,我派出的夜不收還沒有探明大軍所在,但是想來瓦刺既然想佔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