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94章 瓦刺的試探,明天子,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無宋之納歲幣,亦無兄弟敵國之禮,其來朝貢,則以恩禮待之。”
這一段乃是太宗皇帝的詔書。
後世不和親,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是從這一段話中提煉出來的。
所以,大明政治風潮都是對外強硬。
如果大明反常的同意和親,反而說明大明的情況真的不好。而如果大明不答應,具體情況就具體分析。
從大明應對求親的動靜上,也能看出來大明到底是什麼樣子。
也先說道:“不錯,退可攻,進可守,只是這一件事情,本王不放心別人去辦,就請張先生代本王走一趟北京城吧。”
張宗周說道:“請王爺放心,臣定然將南朝虛實探聽的明明白白。”
也先說道:“好,北京方面所有人手,都歸你調遣。”
張宗周說道:“謝王爺,臣以為我們從頭開始,這一次使團就派三千五百人如何?”
也先說道:“不錯。”
朱祁鎮早已下過詔書,對瓦刺使團人數,做了規定,不能超過三千人。
這一次張宗周就是明顯要試探一下大明的底線了。
獨石堡。
作為大明孤懸塞外的一處要地,靠著一塊完整的石頭山。易守難攻。只是而今楊洪已經不在這裡駐守。
在這裡駐守的是楊洪的長子楊俊。
楊洪已經成為大同守將了。
此刻楊俊額頭微微見汗,城堡之下,數千馬隊正在與大明邊軍對峙,雙方相距百步,刀出鞘,弓上弦,遙遙相對,似乎一聲令下,一場廝殺就要掀起來了。
作為整個大明最深入草原的邊塞,這裡是入關的要道,也是大明與草原關係的風向口。瓦刺與大明的關係如何,這裡比北京更不先知道。
經過去年的對峙之後。
大明與瓦刺之間關係,已經無限趨近破裂了。
這樣的情況,已經是日常調劑了。更不要說,瓦刺已經將大寧開平列為馬場,雙方的戰略緩衝,已經很少了。
彼此斥候的廝殺,早已成為家常便飯了。
只是這數千人的對峙,卻還是少有的。
說實話,楊俊都有一些承受不住壓力。
楊俊問道:“大同來人了沒有?”
“將軍還沒有。”身邊一個士卒說道。
楊俊有些煩躁的說道:“怎麼還不來啊。”
這一次的事情,不是別的,就是瓦刺使團入關,楊俊派人清點人數,發現有三千多人,這是萬萬不行的。
不合規矩。
所以瓦刺人就鼓譟起來,似乎想要一場大戰。
如果說僅僅是幾千人,楊俊自然不擔心,楊俊雖然作為楊洪的兒子,沒有學到楊洪多少本事,但是獨石堡重要之極,朝廷數次加固。
城池雖然不大,但卻是一座軍事要塞,防備森嚴,還有數千士卒,馬步皆有,區區三千瓦刺人算不了什麼。
但是北邊似乎還有瓦刺大隊人馬在。
楊俊很擔心,這是一場大戰的開始。更擔心作為瓦刺與大明第一戰,他能不能堅守住獨石堡,一想到幾乎無邊無際的瓦刺鐵騎,楊俊頭上的汗冒得就更快起起來。
“報,傳武進侯將令,放瓦刺使團入關。”一個信使氣喘吁吁的跪在楊俊身前。
楊俊這才鬆了一口氣,說道:“知道了,讓下面放瓦刺人入關,同樣注意一點,別被人給陰了,防著瓦刺奪關。”
隨著楊俊一聲令下,獨山堡大門大開,與瓦刺士卒對峙的官員緩緩的收了起來,瓦刺人簇擁著無數馱馬,進入了獨山堡之中。
透過獨山堡,他們要進入宣大,再進入北京。到達大明的中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