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20章 決戰前奏,明天子,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而且軍隊訓練也是相當之艱辛,大部分時間都在軍中反覆操練。雖然比不上現代軍隊的訓練強度,但是在當時卻也是少用了。
最少朝鮮軍隊的訓練強度是遠遠比不上了。
所以面對朝鮮騎兵的衝擊,兩千明軍士卒居然牢牢的頂住了。
曹義只能聽見對面岸上,喊殺聲震天,立即下決定,派出士卒增援。但是增援效率是相當之慢,估計一天下來,能夠派上去一兩萬人,已經是極限了。
明軍的戰鬥力大大高於李瑈的估計,李瑈見狀,心中暗道:“決計不能讓明軍在東岸站穩腳跟,否則這仗沒有辦法打了。”
幾十門火炮集火轟擊,幾乎是以此制敵,無堅不摧了。李瑈本想層層防禦,但是一看明軍火炮的表現,就知道,只要將明軍放過鴨綠江天險,之後就是無可奈何的局面。
雖然在後面還有什麼大同江,等江河,但是李瑈很明白,他的根基淺薄,一旦前線出現慘烈的敗仗,政治上的鉅變,就會致命。他不會知道他那一位張良能不能當得住。
他親自上陣,帶著本部人馬,圍殺這些過江的明軍。
明軍死守岸百餘步的寬度,援軍雖然不多,但是源源不斷上陣,一天之下過江萬餘人,雙方廝殺竟日,終於在日落時分,朝鮮人才不得不退兵。
只是在天黑之後,明軍也退兵,放棄這一處灘頭。
這個決斷很明智。
因為在半夜時分,朝鮮從上游乘坐火船,撞在浮橋之上。
從西岸到江中洲的浮橋被點燃,一夜之後,化為灰燼。熊熊大火,燃燒了半夜。這一條浮橋被燒斷之後,明軍能渡江人員銳減。
如果還讓明軍停留在灘頭,那麼明日就會面臨一場大屠殺。
至於為什麼不在當日就撤退。
原因很簡單,臨陣撤軍,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只能撐到天黑。
不過這一戰,雙方傷亡都不少,從傷亡比上來說,朝鮮軍隊將近明軍的兩倍,這不僅僅是戰鬥能力,還有各種後勤寶藏,還有武器裝備的原因。
這一戰之後,雙方都在暫時添傷口,曹義又尋了另外一個突破口,嘗試過江。畢竟這一帶鴨綠江蜿蜒流淌,可以選擇為突破口的地方,並非只有一個。
只是在李瑈的防守之下,都宣告失敗。
但是李瑈雖然是防守一方,傷亡還在明軍之上,如果不是因為鴨綠江險阻,讓明軍過江的人數,都很少,每一次過江,都要面對一場以少敵多的大戰。正在平原上展開大戰,朝鮮人早就被京營給打崩了。
雙方加起來二十多萬兵馬,沿著鴨綠江百餘里河道鋪展開來,明軍開始一次又一次試探過河,因為強烈的火力支援,李瑈不得不將沿江防線撤退後一兩百步左右。
大部分戰事都是在萬人以下,在鴨綠江東,持續一天,到二天不止,簡直是此起彼伏。
曹義一方面是在用朝鮮兵來練兵。
在曹義看來,京營什麼都好,就是沒有見過血的太多,戰場上過走一遭,勝過訓練一年多。真正見過血之後,知道什麼是戰場,戰鬥力才真正發揮出來。
二來,曹義是真的想突破。
固然他安排了兩側迂迴的總戰略,但是說曹義有一場暢快淋漓的滅國之戰,倒也不是,只是真正大戰,本來就是這樣的,特別是一方佔據地利一心要守,打過幾十天,幾個月都很正常。
即便是鄱陽湖大戰,雙方都有決戰之心,前後也打了一個多月。
所以,曹義雖然留了後手,但是在對付李瑈上,可是沒有半分儲存實力的想法,一次一次突破惡戰,估計這樣打上一個多月,當曹義將李瑈的情況搞明白了。那就是決戰的時候了。
只是不知道曹義不知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