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18章 朝鮮之戰的帷幕,明天子,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代的人影響固然能讓李家坐穩了朝鮮王的寶座,但是並不能讓朝鮮上下,將李家與朝鮮王看成天然的正統的。
特別是李瑈又做出這樣的事情來。更是損傷了朝鮮的正統性。
而且朝鮮而今沒有怎麼被外敵入侵,但是之前的高麗,卻有多次被蒙古入侵。朝鮮很多人對大百明朝是沒有信心的。
李瑈的局面分外艱難。
不得不承認,非大智大勇,不能為大奸大惡。
李瑈就是這樣的人。
如果李瑈是平庸之才,反而做不得這樣的事情。
朝鮮世宗的確是一個人物,兩個兒子,一文一武,各擅勝場,只是天不假年,如果文宗大王還活著,事情也走不到這個地步。
李瑈一面大開殺戒,頗有不服者皆殺之的樣子,另外又屢屢與世家大族聯姻,一口氣娶了幾十個嬪妃。
到處宣揚,明朝是要滅亡朝鮮的言論,畢竟有安南的前車之鑑。
大明進入安南的時候,也是打得主持公道的名義,而後就不想走了。
雖然很多人對李瑈並不是太滿意,但是朝鮮與安南一樣,也早已是一個獨立的民族了,有了自己的民族自覺。
自然不願意明人進入朝鮮。
這個年頭,大軍的軍紀也就是那樣,即便大明內部都不喜歡客兵過境,不要說朝鮮了?
在一手軟一手硬的情況之下,在大明步步緊逼之下,李瑈完成了對朝鮮表面的統合。統率朝鮮六軍。
以內禁兵為核心,徵召北方各部軍隊都是曾經在李瑈麾下聽用的舊班底,一口氣調動了十萬大軍。
李瑈留韓會明鎮守漢城,統管國內形勢,而他自己御駕親征。
不是李瑈不想留在漢城,而是在這個時候,李瑈決計不會將軍權交給任何人,不管是誰,他都不信任。
他所信任的只有他自己了。
臨行之際,韓會明對李瑈說道:“明強我弱,然而局勢未必全部利於明,瓦刺內亂,也先天縱英才,用不了多久就能平定。”
“臣已經派人去聯絡瓦刺,瓦刺決計不會放任明滅朝鮮,故而明年甚至今秋,也先必定攻海西與遼東,明軍就不可能全力攻鴨綠江。”
“到時候,殿下再卑辭厚幣言和,這個難關就渡過了。”
李瑈長嘆一聲,說道:“朝鮮國小勢弱,有辱至此,此仇必報。”
韓會明說道:“陛下,萬萬不可有此言,明朝是君,朝鮮是臣,而今不過是大杖則走,小杖則受而已。”
“朝鮮永遠是大明的藩臣。”
“不過,要熬過今年才是。”
朝鮮的成立,就是朝鮮內部親元派與親明派之間政爭的結果。所以朝鮮內部有很多親明勢力,也是李瑈重大打擊的勢力。
只是這種思想根深蒂固。
不是輕易能根除的。
而朝鮮的國際環境,也讓他們無法根除這個思想,原因無他。
事大思想乃是朝鮮立國的根基所在,即便是放在後世,這個思想也在指導韓國的外交。
這是現實的地緣政治決定的。
李瑈不管心中多不甘心,但是面對大明的進攻,他必須一面捱打,一面多派使臣去北京,請求原諒。
這兩者之間,看似相互矛盾,卻也無可奈何。
這就是小國之悲哀。
“孤知道了。熬過今年,一切豁然開朗,如果熬不過,就請韓君安排的我家小去日本了,只能能留我一條血脈,也不枉你我一場君臣知遇。”李瑈說道。
李瑈對這樣的局面,其實也有一種被悲觀的感覺。
韓會明說道:“大王萬萬不可出此言,否則會動搖軍心的。”
李瑈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