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25章 成國公決斷,明天子,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也先的決斷很及時。
幾乎在也先撤軍第二日,大軍先鋒就已經到了。
沒有到了第三日,成國公就已經到了。
雖然拖到後面的步軍,還在艱難的跋涉之中。畢竟幾十萬人所需的輜重,已經往前線運輸的輜重。所以行軍相對遲緩,墜後好幾日的光景。
而帶領中軍的成國公朱勇,想打瓦刺一個措不及防,來了一次輕裝,甚至走在三千營的前頭,來到了大同城下。
只可惜,這個時候,瓦刺軍隊已經大規模撤退了。
他僅僅是抓了一個尾巴。
越過大同追擊了數十里,成國公朱勇也就收兵了。
畢竟成國公朱勇,雖然看不起瓦刺,但是他也很明白,大軍倍道而來,只有一擊之力,一鼓作氣,二而衰,三而竭。
大軍出紫荊關,已經加速前進了,而他在大同南輕裝北上,已經是二而衰了。
軍隊雖然還是士氣滿滿的。
畢竟對方望風而逃,大軍幾乎兵不血刃的逼退了瓦刺,全軍上下對瓦刺的輕視只會更加嚴重,只是士氣雖然可用。
但是士氣與體力消耗,精力消耗不成正比。
在成國公看來,而今將士們計程車氣,是虛氣。
所以他不敢再追了,畢竟蒙古人誘軍隊追擊,然後設伏的套路,是一個人都很明白。
他想先在大同修整一下,等一等後面大隊人馬。
這個時候成國公也沒有閒著,他先向京師報捷,不過是報得楊洪大同城下之戰。他也沒有在其中加油添醋,不過給對吳瑾所部請功不少。
甚至要算到這一戰次功。
原因無他。
楊洪乃是簡在帝心的人物,真搶了楊洪的功勞,這不大好收場,但是如此大同,京營一點也分不到,且不說成國公朱勇是怎麼想的,就是京營將士們都有些不服氣。
而吳瑾是這一戰之中,唯一參戰的京營將領,自然要好好抬舉一下。
至於大同各地的情況,也一一彙報到了成國公朱勇手頭上。
一時間成國公朱勇有一種觸目驚心之感。
可以說,大同以南已經夠悽慘了,但是大同以北,已經成為一片白地,無人區了。光萬人以上屍堆就有三個。
至於零散在村落的屍體,更不知道有多少個。
真是大明丘福之敗後,損失最慘重的一次,士卒沒有損失多少,但是百姓傷亡決計在十萬之上,甚至無法統計了。
從太宗皇帝開始,三代休養生息,恢復過來大同周邊的元氣,一下子回到了洪武年間。
洪武初年,大明與蒙古的戰爭頻繁,蒙古屢屢南下,太祖皇帝有鑑於此,將宣大之間的人口,部遷到了北京一帶。
在太宗登基之後,才用軍戶移民回遷。
幾十年經營才有而今的樣子,大同邊地的繁華,也有力的支撐了大明九邊第一鎮大同鎮。大同鎮比同樣重要的宣府鎮都要好上不少。
而今這一切都不復存在了。
兵災,兵災。
雖然古代有水旱蝗澇冰雹海潮颶風等等自然災害,但是殺傷力最大,破壞力最驚人的,還是兵災。
在殺人這一件事情上,沒有人比人類本身更在行。
成國公細細看過之後,他的心就涼了半截。
這麼大的損失,這麼慘無人道兵禍,瞞是瞞不過去的,當今這位皇帝不是庸主,在其他方面或許不行,但是耳目遍及天下。
雖然錦衣衛在王振之後,在朝政之中近乎隱身,好像大明根本沒有這也個部分一樣。但是真正在權力頂峰的人,卻能看到錦衣衛遞給內閣的每日情報匯總,甚至內閣有時候遇見事情了,還能發文讓錦衣衛協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