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91章 香港,明天子,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鎮聽了,說道:“先生是要棄朕而去嗎?朕年幼,正需要先生這樣的人輔佐。先生即便捨得朕,也要看在太宗,仁宗,宣宗的面子上。”

李時勉聽了,說道:“陛下之意,臣知道了,請陛下放心,臣從今之後,再也不提致仕之事。”

朱祁鎮這才鬆了一口氣,請李時勉坐下,說道:“先生從新安來,新安近況如何?”

提起新安,李時勉表情複雜,似乎有些高興又有些無奈,說道:“陛下下令在新安開海之後,從舊港來的南洋船隻,一日多過一日,特別是季風時節,一日數百艘,幾乎要堵塞江面。而且南洋來的人,各色人員混雜之極,有作奸犯科之輩,混跡其中,甚至有本朝致仕士紳為盜賊所持。實在是孰可忍孰不可忍!”

“臣以為整頓新安港,已經刻不容緩了。”

“陛下即便不召見臣,臣有些話也是要說的,屯門港已經不堪重負,而且與新安太近,甚至有百姓混跡在船隻之中,逃亡南洋。”

“臣以為當在偏遠之地,另擇新港,與百姓隔開。以塞百姓逃亡之途。”

朱祁鎮一聽,還以為新安發生了什麼了不得的事情。不過是治安混亂。朱祁鎮想想就知道,新安縣的人口,一時間增加了數萬。

這麼多人員聚集,以這個時代管理水平,出事才是正常的,不出事才不正常。朱祁鎮雖然對這一件事情並不是太在意。

他並不在乎所謂的百姓逃亡海外。

畢竟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海吃海,既然海上能帶來財物,那麼百姓對大海的嚮往是抵擋不住的。

但是對李時勉這些人來說,卻是萬萬不能接受的。

太祖皇帝構建就是一個穩定農業國,所以開海弄得這麼多錢糧,在李時勉看來,還不如新安縣百姓逃亡之事重要。

朱祁鎮也不好否認。

因為不僅僅是李時勉的觀點,還是大部分保守文官的觀點,而這大部分保守的文官,卻是大明皇朝的死忠。

比如這位,歷史他已經告老還鄉。但是聽說土木堡之變後,還派兒子向朝廷上書,請求選兵擇將,出征瓦刺,迎回皇帝。甚至悲傷過度,沒有幾天就去世了。

朱祁鎮只能順著他說道:“卻不知道先生選了何地?”

李時勉說道:“新安縣南有小島,名為香港,因為產出香木而得名,臣上島看過,島嶼不小,而且有天然良港,臣以為讓客商在島上交易在,來往就要用船。既方便徵稅,也能阻止百姓出海。”

朱祁鎮萬萬沒有想到,香港這麼名字,居然在這個時代由別人告訴了他。

不過細細想想也是自然。

因為新安距離香港太近了。在新安縣範圍之內,另外選擇港口,李時勉的選擇範圍本來就不大。

選中香港,自然也是大機率時間。

或者這一件事情的本因也在於朱祁鎮。

如果朱祁鎮當初不選新安,而是其他縣,估計而今報上來的,一定不是香港。

“也算是緣分了,反正這一輩子決計不會有什麼維多利亞灣了。”朱祁鎮說道:“既然先生想如此,朕哪裡有不準的。”

這本就不是什麼大事。

不上奏其實也沒有什麼問題,不過新安海關畢竟與中央掛著勾,總要向上稟報一聲。

朱祁鎮說道:“卻不知道新安市井如何,朕可是聽說,而今新安有小廣州之稱。”

李時勉不得不承認道:“新安百業旺盛,每到南風來後,城中數日之內,集結數萬人,新安城幾乎不堪重負,已經準備另建新城了。每年關稅都在五十多萬兩之上。以臣之見,這還有極大的發展空間。”

“假以時日,新安海關銀過百萬兩,也不足為怪,堪稱天子南庫。而今臣來之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奮鬥在大明

名劍山莊

凰後萬萬歲

夏蓮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