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85章 內閣增補,明天子,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雲南之事,對朱祁鎮來說,僅僅是一個小插曲。
對於大明來說,雲南戰局不管勝負如何,都不會影響到中樞的。
真正影響到中樞的,卻是楊榮的死。
內閣在處理楊榮黃福兩位老臣的後事之後,已經由楊士奇正式向皇帝上奏,奏請增補內閣人員。
楊士奇所要增補的自然不是內閣之中,用來跑腿打下手的中書舍人。
所以這樣大事,事先都要好好商議。
文淵閣之中。
楊士奇,楊溥,胡濙,張輔四人列坐。
朱祁鎮手中拿著一張宣紙,細細看著,說道:“曹鼐,馬愉。”
楊士奇說道:“臣以為這兩個人合適。臣年老體衰,不堪重負,臣請多援引一人入閣。為陛下解憂。”
楊士奇眉目之間,似乎更加衰老了。
楊榮與他是亦敵亦友的關係,兩個老人明爭暗鬥一輩子,也合作了一輩子。而今楊榮一去,楊士奇頓時有一種悵然若失的感覺。
楊士奇精神層面的感覺,更讓這個老人難以支撐。
特別是而今諸事繁雜,楊士奇難免有些力不從心
朱祁鎮對這兩個人都有印象。
都是朱祁鎮的講官序列之中,不過不像是王直一樣,負責朱祁鎮的整體教育。而是負責某一門功課。
曹鼐講得是《皇明祖訓》,馬愉講得是《大明律》。
雖然他們作為朱祁鎮的老師,但是朱祁鎮與他們的關係,並不是很親密的。只是覺得兩個相貌堂堂的。風格各異,但是都是美男子。
馬愉與曹鼐都是北方人,馬愉乃是山東人,曹鼐乃是北直隸人。身材高大。一副披上盔甲都能上陣的好身材。
他們兩個還有一個同樣的特點。都是狀元。
馬愉乃是宣德二年狀元,曹鼐乃是宣德八年的狀元。
朱祁鎮說道:“先生為什麼不選陳芳洲?”
楊士奇說道:“陳芳洲乃是臣之鄉人,臣當迴避。而且,陛下欲用實務人才,陳芳洲久在中樞,卻不通地方事務。”
陳芳洲也就是陳循,也是一個狀元,乃是永樂十三年的狀元。
算起來,要比曹鼐還有馬愉都要老一些了。
朱祁鎮問道:“乃曹鼐與馬愉在地方上歷練過嗎?”
朱祁鎮在位也有幾年了,朱祁鎮的用人標準,滿朝文武都知道了。只有在地方上有治行,才會被朱祁鎮重用。
也幸好這是明初期,很多典章制度還沒有固定。
否則朱祁鎮想要提拔一個非翰林入朝,難度也是相當大。
楊士奇說道:“曹鼐雖然宣德八年狀元的,但是他在宣德元年考取鄉試第二之後,就出仕了,先後擔任代縣訓導,江西泰和典史,頗有治行。不忘所學,方才於宣德八年考取進士。”
朱祁鎮一聽,第一反應是,這個曹鼐乃是楊士奇的人。
因為楊士奇是江西泰和人。
當然了,楊士奇是江西泰和人,與曹鼐曾經在江西泰和為官,似乎沒有什麼關係。
但是朱祁鎮卻知道,這足夠了。
後世的人會跑關係,這個時代的人更會。
有這個一點契機,就足夠曹鼐經營與泰和楊家的人脈了。
當然了,這並不是代表朱祁鎮不欣賞曹鼐了。
甚至他更欣賞了。
倒不是說楊士奇說曹鼐有治行,而是曹鼐家境貧寒。
雖然楊士奇的介紹之中,沒有一句說曹鼐家境貧寒,但是想想就知道,如果不是曹鼐家庭原因,曹鼐為什麼要去以舉人身份當官,他如果參加宣德二年的科舉,未必不能一舉成為進士。
以進士為起點當官,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