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04章 工部兩尚書,明天子,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楊士奇聽了,說道:“陛下的意思不無道理,以臣之見,莫不將令侍郎提舉都水司。”
這就是所謂的高配了。
侍郎是三品官了。
一個工部侍郎專門負責都水司,就等於將都水司的衙門提高了。
朱祁鎮說道:“不行,一個侍郎是壓不過地方官員的,朕以為水利大興,恐怕將來治水,很多時候都要跨縣,跨府,跨省,一個侍郎怎麼能行。”
楊士奇緩緩的說道;“以陛下的意思,是要一個尚書專管都水司了?”
朱祁鎮說道:“未為不可。”
楊士奇明白了,皇帝是鐵了心將工部給拆分了。
工部的長官也不過一個尚書,而今工部有兩個實權尚書,豈不是兩個部門了。工部也就不分而分。水部也就不建而建。
楊士奇想了想,說道;“既然如此,臣提議給於謙加工部尚書加銜。專司治水之事。”
楊士奇又耍了一滑頭。
倒不是楊士奇非要與朱祁鎮作對,而是有些事情,他不能太過退讓了。否則他即便能答應下來,滿朝文武也不會答應的。
所以楊士奇作為朝廷實際的掌舵者,自然要想辦法拉一拉朱祁鎮的韁繩,好讓上下和睦,不鬧出事情來。
朱祁鎮自然能看出來楊士奇的滑頭耍在哪裡。
那就是兼職工部尚書根本不可能京中理事,也就是說這個工部尚書不過是一個名譽上的,根本做不得數。
讓于謙帶著工部尚書的名頭,在治理水利上可以有一點點幫助,但僅限於此了。與朱祁鎮所想的不一樣。
朱祁鎮未必一定想要將工部給拆分了,但是他希望天下水利得到系統性的管理。而不是這樣,朝廷的精力都放在黃河之上,花在治水上面的錢,也都是事後彌補的。或者是防洪的,而不是主動治理的。
朱祁鎮說道:“于謙不能入京,還是換別人吧。”
楊士奇聽了,說道:“那就讓吳中管著吧。”
朱祁鎮這才想起這個人了,吳中。
說起來吳中也是一個工部尚書。
而他這個工部尚書就是屬於加銜了。
他主要做的是什麼?就是營造,北京城,紫禁城,太宗的長陵,仁宗的獻陵,宣宗的景陵都是他負責修建的。
相傳他是一位一等一的風水大師。堪穴定位,非常擅長。
只是他是武官子弟。沒有功名,故而雖然非常有能力,也有工部尚書加銜,但是正常主持工部事務的卻不是他。
而今他年歲已高,已經處於半退休的情況下了。
不過,而今朝廷大工興起,阮安將精力多半放在治河之上,故而北京城中的其他工程,吳中就要多用點心了。
要不是這一件事情,朱祁鎮就忘記了吳中這個人。
只是朱祁鎮還是有一些不滿意。
楊士奇見狀,說道:“陛下,欲速則不達。”
朱祁鎮聽了,心中也明白。吳中或許不是合適的人選,但是此刻卻沒有選了。吳中本來就有工部尚書的加銜,而今不過是給他劃分一下分工而已。
雖然一部兩個尚書有些不好。但是在外人看來,或許是無法安置吳中,不過給是一些實權而已。
想來不會鬧出太大的動盪。
朱祁鎮也明白一點,那就是大明治水進度,不可能那麼快,現在定然只能侷限於直隸境內。這是朝廷的錢糧有限,也是工程進度,也是需要時間的。
有于謙在,朱祁鎮並不覺得直隸治水會有什麼扯皮的地方,真正需要中央統合的不是現在。所以朱祁鎮並不需要急於一時。
朱祁鎮說道:“既然先生這麼說,就這麼定了吧。”
黎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