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60章 老臣楊榮,明天子,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永樂年間。

自然能形成楊榮這樣的思想。

而仁宗,宣宗都很信重楊榮,在軍事戰略之上,一直以楊榮為謀主,特別是宣宗皇帝。如此說來,仁宗宣宗皇帝在這件事情的看法,朱祁鎮也明白了。

勳臣的衰落,不僅僅是文官集團的崛起,還有皇帝打壓。當然這裡也要牽扯到漢王叛亂,畢竟漢王在靖難之戰中,衝鋒陷陣,與很多大將都是過命的交情,比如說孟瑛。

兩人多次並肩作戰,否則孟瑛也不會牽連如此之深。如果沒有朱祁鎮啟用,孟瑛到死,也不會有再次領兵的機會了。

漢王之亂,看似短短數月就撲滅了。

但是實際上,這一件事情的影響力,一直到而今還存在。

楊榮見朱祁鎮聽得入神,繼續說道:“臣知道,陛下欲整兵經武,以伐瓦刺。但是陛下自比太宗皇帝如何?”

“太宗皇帝五次深入不毛,然胡人旋起旋滅,長城內外,乃是天之所限胡漢也。陛下即便是隻再破瓦刺,滅一瓦刺,復興一瓦刺,於朝廷有何異處?”

“即便朝廷封以藩王,列以藩鎮,但是漢人不習大漠風沙,不出數年,定然出事。即便是漢唐強盛之時,又能控制草原多長時間?”

“故臣以為,今後朝廷與蒙古並立的局面,會持續很久。”“即便陛下真用心於武略,也當應該知道,而今天下三百多衛所,一百二十萬缺額,其罪魁禍首是誰?”

“有罪不能罰,有過不能處置,何以獎勵用功之臣,警示來者?”

朱祁鎮聽了,心中也不得不承認,楊榮所說的,很多事情都是對的。

比如楊榮的論斷,大明與蒙古對峙,這種格局會持續很長的時間,可不是正是,幾乎終大明一世。都沒有消滅蒙古。

但是朱祁鎮卻不想延續這種格局。

因為這種對峙之下,朱祁鎮想要大張旗鼓的改革,根本不可能,想要向其他地方擴張,根本不可能。

北京與草原之間的距離,決定了皇帝不解決蒙古問題,任何方向都不可能投入兵力。

朝廷的視線也只能被拴在蒙古這兩個字上面。

朱祁鎮說道;“不管怎麼說,而今朝廷用兵,還是依賴勳臣。”

楊榮說道:“陛下可知北京城之中各級勳貴家兵集結起來,有萬餘甲士,一旦有變,這萬餘甲士會做些什麼?陛下知道嗎?”

“先帝從來擔心,有一日,禍蕭牆之內。”

朱祁鎮忽然想起一件事情,似乎漢王謀反的時候,派人聯絡過勳貴。

而楊榮當時一力勸解宣宗親征,說有人會坐懷觀望之意。此刻想想,更覺得其中意味深長。朱祁鎮臉色也微微變了。

楊榮說道:“正統元年,王驥督師西北,不也打得不錯嗎?”

“臣以為欲求長治久安之道,當以文臣為帥,武臣為將。文臣效以大義,武臣用以武勇,如此則天下無叛臣。”

朱祁鎮聽了,頓時醒悟過來了。

聽起來,這個方案很好。

但是朱祁鎮可是知道歷史的。這種文官為帥,武臣為將的做法,最後弄成了什麼摸樣,朱祁鎮可是一清二楚。

不能說文臣不能打。

不得不承認,除卻明初,大明最能打的帥才,都是文臣。如王越,王守仁,乃至盧象升等人。但是文臣畢竟是文臣,他們畢竟比不過開國諸將,這是先天所限制。

其實如果單單損失一點戰鬥力,能讓軍隊穩定下來,朱祁鎮還是願意的,畢竟對中國這樣大國,穩定是最重要的。

但是讓朱祁鎮最最不能接受的,那就是文官掌握了軍權,又掌握了政府,皇帝用來做什麼?

同樣是皇帝,正德可以不鳥文臣,而萬曆的抗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奮鬥在大明

名劍山莊

凰後萬萬歲

夏蓮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