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6章 正統五年正旦詔,明天子,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朱祁鎮雖然按時上朝,但是他花在批閱奏摺上面的精力,卻大大減少了。
甚至列出標準,很多事情有前例可循。或者是常規事務,都以內閣為準。王振直接披紅,用印就行了。
凡是下面有爭議,或者說沒有先例。而且有一方重臣覺得特別重要的。朱祁鎮才看。
其餘的奏疏,大多都由王振處置了。
如此一來,王振的權力大增。
這樣做,並非朱祁鎮懈怠了。
恰恰相反。朱祁鎮比之前更忙了。
他忙著召見大臣,與他見過客的講官,他從頭到尾都召見了遍,六部尚書,內閣大學士,五軍都督府各都督,乃至邊關將領,比如楊洪。如北京附近的縣令,甚至百姓。
朱祁鎮甚至親自去過一次仁壽皇莊。
不要小看,這個仁壽皇莊,這才是皇家第一個皇莊。後世北直隸這裡,不管是皇莊,還是勳貴的莊園佔據了北直隸大部分的土地。
成為大明兼併最厲害的區域,沒有之一。
召見最多的還是于謙。
于謙似乎回到了當初剛剛來到京師的時候,與皇帝簡直是形影不離。很多時候,都宿在宮中。
這也是楊士奇提醒他的。
治理朝政,決計不能東一下西一下的,必須有一個整體的規劃。
朱祁鎮這一段是頻繁的召見大臣,甚至微服出京,視察黃莊,研究北京土地的兼併情況。
就是為了今後一段時間,制定一個總計劃。就如同後世的五年計劃一般。
當然了,這個計劃到底要執行幾年,就真不好說了。
眨眼之間,兩個月的時間在朱祁鎮忙碌之間過去了。
盧溝河工程已經開工了,孟瑛已經與沐昂會師了,兀良哈也被楊洪大敗,夾著尾巴逃回去了。
朱祁鎮數月的辛苦,終於出爐了。
在正旦朝會之上,朱祁鎮正襟危坐。王振站在百官之前,陰陽頓挫的將一封詔書讀了出來。、
這封詔書,後世稱為正統五年正旦詔。
被稱為朱祁鎮正式親政的綱領性檔案。
這一封詔書,首先開宗明義的將行在改為北京,確定了北京乃是國家首都,而南京乃是國家陪都的地位。
這一點百官其實都有預料。
前文也說過,北京的地位,其實乃是三代皇帝不同意見的表達。太宗想讓立北京,後來因為三大殿被焚,就改為行在,但是太宗皇帝從來沒有回南京的意思。
但是太宗去了。仁宗想要遷都南京,這假行在,眼看就成為真行在了。但是仁宗短命,宣宗繼位。
但是宣宗卻不想去南京,但又不好打父親的臉,於是乎北京就名為京師,寫做行在。
誰都知道,這種狀態不能長久。大明京師已經遷不回去了。
朱祁鎮親政,又下令重修三大殿,將行在改為北京,也是題中應有之意。
但是下面的情況,卻不一樣了。
下面幾條可以歸納為京師根本策。
首先要將北京城修完工,各城樓,乃是城中的鐘鼓樓一併動工。隨即說明北京依靠漕運支撐,其中風險巨大。
而一國之都,不能自給。更不能支撐邊關。隱患巨大。
所以,、確立北京為根本。
下面一系列行政手段。都圍繞著這一點來行進的。
首先,北直隸建省,名為直隸省,治天津。于謙為直隸巡撫。至於直隸省與順天府的劃分,卻沒有細說。
總體來說,大直隸小順天府。
不能讓順天佔據太多,將會從順天府劃分出幾個縣城,再從其他府中劃分出幾個縣,建立天津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