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1章 海河方案,明天子,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朱祁鎮所想,對也不對。
因為海河這個名詞是明末才有的。但是海河形成後世地圖上的行動,卻是本朝開國之初,毛主席提倡的一定要根治海河,動用了數百萬人,不知道修建了多少條運河,最後才形成了後世的海河河道。
從這一件上來,海河說是一條人工河,也不能說全錯。
阮安說道:“從如果放寬目光,盧溝河的水災在河北從來不是個例。河北這片的河流,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發源於太行山中,季節性很強,可以說,一發洪水都發洪水。”
“而大多數河流都排洩不暢,淤積在三角澱,得勝澱,武館澱,白洋淀,這無數河間窪地,連成一片,如果雨水大的話,就會連線在一起,到時候數千裡地,一片汪洋如同大海。”
“百姓沒於洪濤之間。”
朱祁鎮而今看到這一大面區域,還有觸目驚心之感。
誰能相信,河北居然有這麼多湖泊。而阮安所說的那幾大澱,從現在地理上看,就是從天津以西到,雄州。
而且這不僅僅只有這裡,這樣的湖泊,在河北還有好幾處。
雖然沒有這一個湖泊帶大而已。
真正瞭解這一些情況之後,朱祁鎮甚至有一種衝動,什麼瓦刺也不打了,單單能將這一帶混亂的水系給治理好就行了。
這也是為什麼在漢魏時代,冀州也是富甲天下,得河北足以立國,而今明代雖然定都河北,河北根本不能支援北方戰事。
想想就知道,幾乎數年一次大洪水,大量的良田都變成了溼地。這些湖泊看似不大,但是一遇洪水,就好像是吹氣球一般膨脹起來。
水利與農業之間的關聯密集之極。
這樣的情況,河北的農業生產能好才怪。
阮安說道:“為了朝廷長治久安。奉陛下旨意,應該將治理河北各水系,看做一體。將收攏河北所有河流,皆歸入衛河入海。”
楊士奇說道:“衛河承擔運河一段,如此一來會不會運河斷流。”
“首輔所言極是。”阮安說道:“這事情我與沐敬前輩,已經商量過了。這樣做,不會讓運河斷流,反而會增加運河水量。讓運河運輸量大增。”
楊士奇也不說話了,心中暗道:“就看你們的表現了。”
人們都覺得京杭運河乃是重要的經濟命脈,但是其實上,他們都高看了運河。
因為這一條運河的承載量並不大,還需要大量的維護。
明代的最高記錄,就是六百三十萬石,就是宣德年間的紀錄。後來被額定在四百萬石之上,大概是朝廷覺得,這個數目最經濟。
又能供應朝廷所需,不至於了勞民傷財。
即便如此,朝廷一家的運輸量,幾乎將運河給站滿了。
很多時候,運河上都一船挨著一船,特別是過山東的時候,船閘之前,排上幾天隊都是很正常的。
漕糧運輸一趟要走上一年。
可見大運河並非想象的那樣用有。
運輸量在哪裡放著。
當然了,山東這一帶是一個瓶頸地帶。畢竟過山東的時候,可是一座船閘挨著一座船閘。其他地方好要一點。
這並不是說,運河不重要,如果不重要的話,明代也不會形成一道,運河城市帶,是北方比可比南方的繁華地帶。僅僅是說,運河遠遠沒有所有想象的那麼重要。
阮安見楊士奇不說話,心中這才鬆了一口氣。
可見楊士奇積威之重。
隨即將朱祁鎮心目之中海河方案,說了出來。
阮安先定下總原則,也就是將所有河流都歸入運河,並從天津入海。但是很多地方都要細細勘探。
一時半會不可能動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