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4章 削藩--大明的政治正確,明天子,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之死。
只有太皇太后這個枕邊人知道。
太皇太后知道,朱祁鎮這種表態,其實是一種讓步。
其實大明朝士林之中,一直有同情建文的風氣。太宗皇帝一輩子不管是多少功業,都洗不清這個汙點。
所以,解縉的冤案有人奔走,但是方孝孺的冤案,卻沒有一個人敢說話,但是江南士林之中,並非沒有同情之心。
方孝孺平反昭雪。其實是對太宗皇帝一種否定。當然了,太宗皇帝面子,還是需要照顧的,所以方孝孺等人各種評價之上,大抵還要為尊者諱。
不過,即便如此,對南方士林來說,也是一個重大利好。
朱祁鎮之所以做出這種決定,也是知道。這一件事情是擋不住的。
即便他不做,將來的皇帝也要做。
因為大明士林之中,很多人都是號稱從道不從君。方孝孺等人忠於建文帝,在儒家道德上是沒有錯誤的。
一直否認下去,反而傷害自己的統治基礎。
特別是現在。文臣勢力坐大,發揮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既然此早要做的事情,就當做籌碼扔出去吧。
“陛下聖明。”楊士奇聽了朱祁鎮話,立即說道。
隨即下面的文臣全部大聲高呼:“陛下聖明。”
成國公見這情況,低聲嘀咕道:“算了,方孝孺也算一個硬骨頭。”
靖難集團對方孝孺等人的方案其實並不是多情願的。只是張輔壓著,不好說話而已。畢竟如果方孝孺是忠臣,他們是什麼?
有些話不能想太明白。
王文也跪下來,只是他口中卻什麼也沒有說。他知道說什麼也沒有用。今後幾日,他大概要離開京師了。
連罪名都是現成的,離間天家。
朱祁鎮暗出一口氣,偷眼看了太皇太后一眼,太皇太后也在看著他,目光之中卻充滿了淡然。
朱祁鎮只覺得不過一會兒功夫,後背就有一點微微發涼,是被汗打溼了。
為了將這個想法透過。
朱祁鎮心中做了不知道多少準備。
這準備並非在今日都準備的,而是在數年前,第一次見張忠的時候。
那個時候,朱祁鎮就發現一個問題。
大明在對外戰略,其實相當不利於擴張。太宗皇帝雖然對外大加征伐,但是對太祖留下的制度,卻在口頭上遵從。
朱祁鎮想將大明推上極盛,他首先需要一個理論基礎。
漢武帝想北伐匈奴,還要先推舉公羊家,高舉大復仇的旗幟。封建策固然是張忠一生智慧的結晶,但也是朱祁鎮通向大帝的第一步。
從今天開始,太祖皇帝限山隔海,列十五不徵之國的對外總方針,就變成了,內郡縣,而外藩國的政策。
這種政治轉向,或許今天,乃是今十幾年,還看不出什麼。但是當幾百年之後,人們探尋這一段歷史的時候,無不以這一次會議為關鍵轉折點。
這當然是後話了。
“陛下。”楊榮說道:“既然定下外以封建之策,那麼卻不知道以那位藩王鎮守麓川?”
這是一個所有人都知道是廢話的話,但是又不能不問。
誰都知道,襄王此刻在京師。
不是襄王會是誰?
果然。朱祁鎮說道:“襄王乃是朕的王叔,既長且賢,就令襄王就蕃麓川,兵部準備好三護衛。並各色官員,助襄王叔一臂之力。”
柴車說道:“臣遵旨。”
太皇太后也說道:“宜早不宜遲,既然定下來,就讓襄王先去軍中吧,內閣商量一個名目出來。”
太皇太后這一次主要目的就是為襄王鋪路。自然要將這一件事情給敲定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