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6章 治天下需用文臣,明天子,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景不是年年有的,所以規定了每年賦稅二千四百萬石。各地戶口數量其實與賦稅之間,已經脫鉤了。
這或許也是大明黃冊數量不足的原因之一。
不過即便如此,黃冊還是很重要的,最少徭役之事,就是要按黃冊上來的。
太祖皇帝為了均徭役才建立黃冊,百姓十年輪一次徭役。
但是黃冊有誤。
豈不是有些人不用服徭役,有些人要多次服徭役。
朱祁鎮還沒有接受這個問題,楊士奇又說道:“陛下欲將順天府衙役世襲制度改掉,臣以為善之善也,只是于謙在北京徵房課,下面很多京官都怨聲載道,朝廷俸祿本來就不多,還多以寶鈔代之。”
“京城居大不易,于謙又徵收房課,京官處境更加難熬了。”
朱祁鎮此刻也算明白一件事情了。
楊士奇並不是想用難題壓垮朱祁鎮,而是向朱祁鎮表明一個問題,那就是治天下需要用文臣。
朱祁鎮之前,一直糾結於楊士奇丟擲來的這些問題。沒有抓住楊士奇的言外之意,楊士奇也只好一直說。
反正那國的政府沒有一點問題。
楊士奇秉國這麼多年,自然知道大明情弊在什麼地方,真讓楊士奇說,楊士奇能說一天一夜不帶重樣的。
當然,大明有這麼多的問題,並不代表楊士奇無能。
細細聽就知道,楊士奇所說的,大部分就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很多問題,都不是在楊士奇手中才有的,都是積累下來的。
而且這些問題,大多都是制度性問題,牽扯方方面面極深,並不是殺幾個,挑選幾個官員,就能辦好的。
但凡是這樣辦,就能辦好的事情,楊士奇都給辦了。
朱祁鎮說道:“先生的意思是?”
楊士奇說道:“陛下,欲用力於瓦刺,重用武臣,臣沒有怨言,但是大明不可能一直打仗。即便打仗,陛下所在意的也是善後。不能再出現如同安南一般情況。”
“陛下欲為武帝,則請早培養皇儲為昭宣,陛下欲為太宗,則皇儲則為仁宗,則天下安定,朝廷無事。”
“如果陛下用兵於北,他日皇儲又用兵於南,天下連綿戰事,則天下危矣。”
“陛下立大本堂,以待國本,臣知陛下於國本之重,然純用武臣,臣擔心將來有不忍言之事。”
“老臣年事已高,不知道何時,就要去見太宗,仁宗,宣宗於地下了。”
“故此,敢不冒昧以死聞之,請陛下慎重。欲用力外者,必先安其內,欲成大事者,必謀之長遠。”
朱祁鎮聽了,只覺得楊士奇哪裡是沒有怨言,而是怨言爆棚了。只是楊士奇轉了這麼大一個圈子,讓朱祁鎮不得不承認一件事情。
政治是高於軍事的。
即便他想要拉攏勳貴,也不能傾向性那麼明顯,否則的話,這一堆事情,誰給他處理?
朱祁鎮即便是有三頭六臂也是做不完的。
朱祁鎮說道:“朕知道了。先生今後有話直說,這樣吧,先生挑選翰林學士作為大本堂講師。不過,大本堂多為勳貴子弟,只需講解史書,激勵忠義即可。朕而今尚沒有皇子,將來有皇子,定然由先生挑選講師。”
朱祁鎮心中一轉,說道:“如果先生家中,有子弟不成器,讀書不成的,也可蔭為大本堂學子,也算朕酬先生之功了。”
楊士奇聽了,心中不由一動。
楊士奇可以蔭不少官,但是大多是閒置,比如錦衣衛指揮使,尚寶監,真正的錦衣衛指揮使自然不能交給他們。
只是吃一份俸祿而已。
不過,這大本堂學子卻不一樣,別的不說,單單是這一分人脈就不錯了。楊士奇正愁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