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3章 議麓川三,明天子,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朱祁鎮說道:“此事朕記下來了。”
“王卿,朕好不懷疑,卿能大敗麓川,但是敗麓川不難,但是如何一戰之後,讓麓川長治久安,卿何以教朕?”
王驥聽了,說道:“蠻夷畏威不懷德,只需懸思氏父子人頭於天南,各地土司自然凜然聽命不敢不從。然後陛下再任命一兩長者安撫雲南即可。”
朱祁鎮聽了有些失望。
倒不是王驥所說的不對,而是朱祁鎮不想在雲南滯留那麼多的兵力。王驥的策略不能朱祁鎮的滿意。
不過朱祁鎮也是有點強人所難。
分明是不想付出代價,又想讓雲南長治久安。
王驥並非沒有想過這個問題。但是他怎麼想,都要臨之以威。
因為沐家對雲南各土司都是很有恩澤的。麓川狂妄到這個地步,不打不行了,而收拾人心,卻是一個長期的活。
朱祁鎮又與王驥談了一會兒,王驥開出幾十個人的大名單,全部是京營邊軍之中的將領。並將其中一一介紹。每一個人有過什麼樣的戰績,打過怎麼樣的仗,如數家珍。
這些人都是下級軍官,讓朱祁鎮有印象的,就是董斌、馬讓、王喜,魯全,陳儀等人。
朱祁鎮讓王振一一抄錄下來,說道:“朝廷將領有些青黃不接,靖難名將一一凋零,卿此去雲南,征討麓川之事不可偏廢,但是也要注意培養將領。”
王驥說道:“陛下英明,只是培養將領之事,臣有一言,不得不說。”
朱祁鎮說道:“講來。”
王驥說道:“陛下,而今朝廷各級將校不得用,非一場兩場戰事能歷練出來的,臣檢驗衛所軍隊,各級百戶千戶,都是世襲。固然有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之輩,但是大多都是庸碌之徒,徒蒙祖上恩德而已。”
“臣以為,但嚴格限制軍官襲職。”
朱祁鎮一聽王驥的話,頓時來了精神,說道:“先生請講。”連稱呼就由卿變成了先生。
王驥似乎也感受到了朱祁鎮的鄭重。一時間也打起了精神,對朱祁鎮說道:“陛下,衛所軍官襲職向來寬鬆,難免有濫竽充數之嫌。”
朱祁鎮說道:“襲職需要考舉,這樣的事情,要從嚴,這樣的問題提出的也不是一次兩次了,結果都是徒勞無功而已。”
“先生有何高見?”
言下之意,如果還是陳腔濫調,就不用說了。
朱祁鎮從來不敢小瞧古代人,特別是這數年來,雖然朱祁鎮沒有什麼大舉動,但是觀察朝中的政治-鬥爭,更是明白一件事情,在政治-鬥爭之上,中國人的天賦是天然點滿的。
不論古今。
雖然從宣德十年到正統四年以來,有太皇太后坐鎮,朝廷之中看似波瀾不驚,但是其中暗潮從來沒有停止過。
前番楊榮與楊士奇因為驛站一個案子,彼此之間相互出手,文淵閣之中,你好我好。但是下面的官員,各為其主,暗中出手不已。
朱祁鎮可是看得分明。
很多事情,朱祁鎮事後覆盤,都找不到彼此的蜘絲馬跡。好像是巧合。
但是朱祁鎮在皇帝這個位置上,時間長了,多疑的心性也就深入骨髓了。
倒不是皇帝都多疑,而是多疑乃是皇帝的職業病。別的職業信錯人了,固然有損失,但遠遠不如皇帝本人,皇帝本人一旦信錯了人。
很可能性命都被別人握在手中了。
故而朱祁鎮決計不相信,是巧合的,只是相信,有些東西,連錦衣衛也未必清楚。
在制度建設之上,朱祁鎮也是非常明白,古今沒有什麼區別的,為什麼明代大學士與清代軍機處,而今的大長老都奇數。
甚至一般都在五與七,兩個數字之內。其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