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13章 曬鹽法,明天子,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而且洪武年間,將私鑄銅錢也並沒有定什麼重罪,這是政府對銅錢的定位造成的。
大明對銅錢的定位,就是輔助定位,規定百文以上具用鈔。銅錢流通有限,自然不用多費心管理。
只是而今時過境遷。
楊溥說道:“陛下英明。”
朱祁鎮說道:“先鑄銀錢,這銀錢下去,做一版去除方孔之後,再讓朕看看,重申禁私錢之禁後,朝廷也要想辦法多鑄錢了。”
周忱心中一動,欲言又止。楊溥卻立即開口說道:“老臣下去之後,立即去安排。”
周忱立即低頭,將口中想說的話,吞了下去。
朱祁鎮卻沒有注意到周忱的表情,他也知道,事情要一步步的做。錢法的事情,暫且推進下來。將重點再次拉回到鹽法之上。
周忱的鹽法的中心思想還是沒有變的。就是民作,官收,官總賣,民分銷總原則。朝廷只需在鹽場附近駐紮幾個官員。就可以掌控鹽利。省卻了大量的行政資源。
總體來說,也方便操作。
不過,周忱這一段時間上,也有一些修補。就是在大明原有的計口配鹽的原則上。允許地方官員以官府的名義買鹽。
所謂計口配鹽,其實大明食言買賣的總原則之一。
朝廷所定的鹽引是從哪裡還來,就是各地人口統計,某地人口多少,就計算當地人口所用食鹽多少。定多少鹽引。
百姓從官府這邊買鹽,也是要掏錢的。一般是以米換鹽。
不過數量不多,洪武年間,太祖皇帝特別說,這種稅收被稱為鹽米,是重徵困民,所以特別交代,不準折米。
一般來說,如果你從官府這裡買鹽,是可以不交這個錢的。
但是你要知道政府的德行。定下一個賦稅很容易,但是減輕一個賦稅卻很難了。
在永樂年間,又出現的變化。就是朝廷面對寶鈔價格一步步下跌。想了很多辦法來挽救寶鈔的價格。
很多人覺得寶鈔價格暴跌,是朝廷一味發行,不回收寶鈔。違背了經濟規律。
卻不知道,大明前期,為了挽回寶鈔做了不知道多少努力。
其中將這種鹽米的賦稅,改為了鹽鈔,規定全部要交寶鈔。還有什麼商稅,幾乎除卻基本的田賦不變之外,其他賦稅都是收寶鈔。
但是效果一點都不好,依舊江河日下。
到了而今,一些地方官也不願意收寶鈔了,在這上面很多地方都將這個賦稅折色了,從收寶鈔變成了收實物,比如布匹什麼了。
這也是周忱擔心,在鹽稅上收稅太多,影響民生,故而先減稅。雖然不多,但是對民間也是一個利好。
朱祁鎮自然沒有不准許的。
只要鹽稅能補上來這個缺口,就毫無問題。
增加這個補丁之後,朱祁鎮又與楊溥重新審視了一下鹽法。就準備在下半年,先在長蘆鹽場試行,然後明年推廣到沿海所有的鹽場,再用三年時間,將雲貴,四川的井鹽,山西陝西的池鹽都變成這個模式。
總體來說,大概三年之後,鹽稅才會達到而今的三倍或者四倍,具體情況如何。不僅僅朱祁鎮不清楚,周忱也不敢打包票。
周忱說道:“臣以為戶部侍郎王佐,曾經在長蘆監管過鹽政,此事就由王佐負責長蘆之事,如果長蘆之事一切順利。再將新法在各鹽運司之中推行。”
朱祁鎮點頭,說道:“這是老成謀國之道,而今有這一千萬兩銀子打底,有些事情不用做得那麼急,寧可緩一點,不可出錯。”
周忱說道:“陛下聖訓,臣牢記在心,須臾不敢或忘。”
朱祁鎮說道:“正好,朕還有一件事情,想與兩位商議一下,曬鹽法之事,,兩位知道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