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73章 誰是小人,明天子,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朱祁鎮很明白,他所做所為,其實與仁宗宣宗以來的政策,並沒有什麼兩樣,其實是放棄了之前大明在南疆地區的威信。
雖然有萬千不得已,可以寬慰自己。但實際上,朱祁鎮心中還是很不舒服,只能安慰自己,來日方長。在解決瓦刺之前,再任何其他地方,大規模用兵,都是不理智的。
更不要說,緬甸北部是什麼鬼樣子。看遠征軍就知道了。
這個時代只會更惡劣。
輕率動兵,恐怕還未及交戰,就有折損不少人手了。
朱祁鎮又與王驥談了其他什麼的。
比如讓湖廣為雲貴協餉多少,等等大大小小的問題。
看樣子,王驥接受他將來與雲貴綁在一起了。自然要向朱祁鎮多要一些條件。朱祁鎮也是滿口答應,讓他與內閣六部談。
很多細節,朱祁鎮不用多說,細節都是下面人談的。
朱祁鎮最後挽留王驥說道:“今年又有大旱的徵兆。等一會兒,內閣六部五軍都督府都察院在文華殿議事,卿在這裡旁聽吧。”
朱祁鎮也是對王驥的補償之一。但是在王驥聽來,心中卻一分苦澀。
之前他也是這種御前會議的一員,卻不想,而今僅僅變成的旁聽。這是給他再多俸祿,也換不回來的政治地位。
時間一到,二十幾個大臣,就陸陸續續到了。
內閣七個人,六部七個尚書,其中吳中以尚書銜領都水司。所以也在。五軍都督也是以成國公,魏國公,保定侯,西寧侯都公侯來了。
都察院左右都察御史也到了。
可以說是滿殿朱紫之色。
其實朱祁鎮到想將人數縮小一點,就好像是五軍都督府,來這裡也沒有什麼用處,朱祁鎮本意是內閣七個人就行了。
但是朱祁鎮放權內閣的行為,也遇見了一些反彈。
實際地位上,內閣雖然在六部之上了,甚至朱祁鎮明確了內閣對六部的領導責任,也就是內閣大臣每一人負責批閱某部奏摺。
但是在六部尚書這邊很多人心中不舒服。
為什麼?因為在大明律法之中規定,六部才是大明文官最高機構。直接向皇帝負責的。
所以他們要求皇帝召開會議的時候,不能僅僅限於內閣,要決於眾意,甚至有很多人要恢復早中晚朝決議。
朱祁鎮當然不答應了。
不是朱祁鎮覺得早朝累,而是他覺得沒有效率。早朝京城四品官以上都在,每遇見一見事情,固然可以讓大多數人列席發言,如果真有膽量,下層官員未必不能直接與皇帝奏對。
但是想想就知道,這麼多人開會,能有什麼效率。如果事情多了,一個上午處理不完,朱元璋就做過,早朝與午朝連在一起。
大部分官員不做事,陪著皇帝。這效率太低效了。
所以,朱祁鎮不想在早朝上議事,當然了,這個形式還是要有的,大家每天早上,籤簽到,碰碰頭,也讓下面低階官員,有一個發聲的渠道。
如果有人覺得太冤屈,未必不能在早朝上,直接越次上奏,就好像是李時勉一樣。
當然了,這樣不講規矩,越過自己頂頭上司的人,一般不受待見,朱祁鎮除卻李時勉還真沒有見過。
但是這個通道卻是要保留的。
不過下面大臣的說法也不能說錯。
朱祁鎮與內閣七個人商議之後,決定下來。其實加大了內閣的權力。一個權力太大的內閣,其實也不是朱祁鎮想要的。
所以,朱祁鎮乾脆決定了。
定下了御前會議基調。只有內閣,六部,都察院,五軍都督府諸位大臣能在,遇見什麼事情,可以召集下面低階官員上來稟報情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