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66章 貝琳,明天子,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沉吟了一會兒,又開始滔滔不絕的說了起來。
朱祁鎮心中暗暗後悔,我問錯了。不應該這樣問。
貝琳非常詳細的解釋了黃監正的失誤,並說明了《大統歷》與《回回曆》兩種曆法上驗證日食的方法與他們之間的差異性,並認為黃監正在驗算幾個數字的時候,引用的資料出了差錯。
因為《大統歷》之中所有引數,都是郭守敬四海測量的成果,所以現在不好更改。
聽到最後,朱祁鎮終於明白一件事情,他不該問日食。
為什麼?
因為在古代曆法之中,驗證日食就是天文曆法之中最高問題之一。就好像是哥德巴赫猜想於數學一般。
而貝琳偏偏又是一個對天文曆法有狂熱愛好的學者。
這一問簡直是撓到了癢處,對於一個在外人看似普通的問題,貝琳可以就這個問題闡述三天三夜,不帶重樣的。
朱祁鎮立即打斷了貝琳的滔滔不絕。說道:“而今天下水旱不常,是不是曆法有誤?”
朱祁鎮也有經驗,問貝琳要問判斷題。
“陛下。”貝琳義憤填膺說道:“我朝之《大統歷》並非沒有問題,畢竟已經用了一百多年了,時間長了,有很多誤差累積,難免有些問題,但是還不至於連四季定分,也搞錯的。”
朱祁鎮心中暗道:“這樣就好。”
歷史上這《大統歷》用了二百多年,到了崇禎年間才修歷,隨後《大統歷》一直有測日食不準的毛病,在後期還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總體來說,還是能用的。
否則也不會用了二百多年。
曆法是用得時間越長,誤差就越大的。所以在朱祁鎮這個時候大統歷僅僅是小問題。
朱祁鎮說道:“你認為《大統歷》需不需要修?”
貝琳說道:“朝廷如果願意修是自然最好不過,只是臣就擔心,朝廷不敢善財難捨。”
朱祁鎮一時間有些奇怪,問道:“怎麼修歷還花很多錢嗎?”
在朱祁鎮看來,天文曆法問題。不過是數學問題而已。
數學是各種學科之中最不花錢了,無非是召集一些學者,讓他們在欽天監開會便是了,能花多少錢。
貝琳說道:“如果是修修補補的,其實朝廷每年都在做。欽天監每年頒佈曆法都會對之前曆法進行修訂。只是《大統歷》所有的很多星位,都是郭守敬四海測量的資料。而今唯有南北兩京有天文臺,如果以兩京的資料為根本,只能小修小補而已。”
“根本沒有什麼用處。”
朱祁鎮心中不由的感嘆,很多時候任何先進的技術成果,背後都是有一個強大的國家。
而今朱祁鎮不得不承認一點,元朝能搞得定的四海測量,而今大明卻未必能搞得定。
郭守敬修《授時歷》的時候,西到中亞,北到北海,南到南海,大範圍的天文觀察,幾乎是史無前例的。
也只有這樣大量的積累資料,才有《授時歷》。
就好像之前元統修改《授時歷》,沒有這樣大規模的測量,沒有這個基礎,就好像是無根之木一般,只能在細節上修修剪剪,在演算法之上,做一點文章。
根本不可能制定一本超越《授時歷》的歷法。
即便現在的大明,朱祁鎮可以在東北,在舊港建立天文臺,但是對西域,對中亞,卻是鞭長莫及了。
但是朱祁鎮卻不甘心如此。
一來不甘心,大明不如元朝。二來也是不想在天文曆法這個制高點上,被西方人超過。
要知道崇禎歷,也就是我們現在的農曆的範本,之所以這麼準,卻是有大量西方天文學的成果。
朱祁鎮的心不僅僅放在天文曆法之上,還在其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