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76章 楊溥奏對,明天子,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任大明朝廷尚書級別的官員,最少也是也宣德年間的進士吧,這些人朱祁鎮並不能說不信任,但要是多信任,那就是有假了。
不過,而今與之前不同了。
他已經在內閣之中安插了王直,拉攏了曹鼐,但是六部尚書之中,卻沒有人,也不是一個辦法。
如果他下層官員之中,有足夠的親信,決計不會讓人在御前會議上給打了一個突然襲擊。
朱祁鎮隨即又想楊溥為什麼這麼說。難道是為了打擊楊士奇的黨羽。
朱祁鎮不想讓這爭鬥加劇,他縱然有些心頭。卻也搖搖頭,說道:“朕說了,首輔之事到此為止。”
楊溥說道:“陛下以為臣是何等人?是挾私報復之輩嗎?臣之所做所為,就是為了陛下,陛下欲治理直隸水利,耗資千萬之重,而今可以依靠內庫,但是內庫之銀用多少,臣雖然不知道,但是想來也支撐不了直隸治理。”
“即便陛下設海關,但是臣估計三五年之內,海關總賦稅每年能抵上鹽稅就不錯了。但是供應治水之事,也是有些難。”
“有一人,陛下不得不換,就是戶部尚書劉中敷。”
“臣知道劉中敷乃是靖難功臣,仁宗守北平之時,他就在仁宗麾下效力,但是陛下所缺錢糧,不從戶部出,從何處出?”
“劉中敷不過守戶之犬,使其看倉儲,減消耗,逐鼠輩尚可,想讓他佐陛下立不世之業,卻是難了。”
“兵部柴車,垂垂老矣,不知道什麼時候,就能病死任上,陛下登基以來,清軍御史從來沒有收回來,但是結果按在。”
“正統三年,天下衛所空額一百二十萬,而今是增是減陛下知道嗎?”
“不得其人,則事必不成。”
“陛下還以為臣是挾私報復嗎?”
朱祁鎮心中輕輕一嘆,不得不承認楊溥說的有道理。
從朱祁鎮登基以來,一直穩定的人才梯隊,唯一一次大變動,還是楊榮身死之後,內閣擴充。
其中或有因為一兩人的變動,但是大多都沒有變。
朱祁鎮想要做大事,這些人未必是合適的。
朱祁鎮心中緩緩思索要不要在人事上進行大變動的同時,更看重的是楊溥的態度。
一直以來,楊士奇一直是給朱祁鎮拉韁繩,踩剎車的人。
朱祁鎮的計劃,到了楊士奇那邊,楊士奇總要打一個折扣。而今楊溥似乎並不反對,表現的很支援朱祁鎮大有作為。
朱祁鎮說道:“朕親政以來,不過做了兩件事情,一個是大治直隸水利,另外一個就是征討麓川。”
“而今直隸水利,僅僅開一個頭,而麓川戰事雖然平息,但是雲南的烽火,估計也要維持好幾年,甚至南疆恐怕非大明所有。”
“先生覺得朕所做所為如何?”
楊溥心中一動,對這個問題,他早就有心理準備了,說道:“陛下雖然親政日短,但是卻深得治政之要,我大明立都北京,糧食皆從漕運而來,乃朝廷一大弊端,是祖宗留給陛下的事情。”
“陛下不畏艱險,力排眾意,秉愛民之心,即便耗盡內庫,也要解救百姓苦難,臣感激莫名。真聖君在上。”
“麓川之事,乃是永樂之後弊政累積而至,陛下選定保定侯徵麓川,不出半年而定,慧眼識人,古之明君不過如此。”
“封親藩以廣地,又以瓦刺在北,大軍不可久懸雲南,當斷則斷。臣佩服之極。各種決斷,分寸拿捏的恰到好處。”
“即便太祖在世也不過如此。”
朱祁鎮聽得都有一點臉紅了。
其中有多少是無可奈可,只能由之任之,有多少事情,與他的本意相違背,只有朱祁鎮自己知道了。
在楊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