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23章 開海方案,明天子,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薦李時勉加戶部尚書銜總理海關。待各處海關都進入正軌之後,在戶部增設一侍郎專司海關之任。”
朱祁鎮終於明白了。
楊士奇為什麼要推行天津開海,就是做這一件事情,其實今天李時勉出現,楊士奇的這個政策,也會來的。
這或許就是楊士奇不惜一切代價的運輸一百五十萬石糧食到京的政策之一。
朱祁鎮自然是準的。
隨即楊士奇又請朱祁鎮下令,令豐城侯李賢從南京透過海運運輸一百萬石糧食入京。負責押運的就是王景弘的義子,錦衣衛千戶王英。
這一切都敲定之後,再說回這一百萬兩銀子。
楊士奇說道:“請內庫先行墊付,等來年戶部與海關銀一併還給內庫即可。”
朱祁鎮其實也知道,這銀子一出去,大機率是回不來的。只是而今雙方達成協議,也就沒有必要在這一百萬兩銀子上,斤斤計較了。
朱祁鎮說道:“可以。”他微微一頓,說道:“既然而今有了錢糧,北直隸的水利工程,不能停,反而要更多才行。”
“這兩年水旱蝗災相接,以朕之見,卻是水利不修之故,故而曉諭直隸官民百姓,以修水利為第一要事。”
“唯一水利大型,不僅僅可以防旱,也可以防蝗。水旱相連,正是蝗蟲易生之時,只要能將水利治好,將來蝗蟲也會少。”
楊士奇說道:“臣等領命。”隨即楊士奇說道:“直隸事務繁多,今又要開海關,臣請直隸巡撫于謙入京。”
朱祁鎮猶豫了一下,雖然他知道于謙此刻非常非常忙。
正如朱祁鎮當初派錦衣衛監視於謙河南賑災一般,于謙的所做所為連監視他的錦衣衛都被折服了。
從一開始的於大人,到後來都稱呼為於公。
就是因為于謙在賑災之上,不遺餘力,何處有一人受災,于謙必親往而視之。而於謙擔任直隸巡撫以來,就騎著一頭小毛驢,帶著十幾個隨從,其中還有朱祁鎮專門派去保護于謙的錦衣衛。
走遍了直隸所有的受災地方。
開春以來,一百多天,于謙每日的住處都不一樣,甚至有時候因為錯過了行程,風餐露宿。
簡直不像是一個朝廷大員。
正因為如此,直隸百姓視之為父母。號稱於清天。
朱祁鎮覺得讓于謙再跑一趟京師,有些太勞苦了。
但是有些事情實在是繞不過於謙。
因為于謙才是北直隸大旱賑災總指揮。
內閣見到再悽慘,不過是奏摺上的文字,唯有于謙才是親眼目睹。而糧食緊缺以來,雖然各處水利工程,並沒有停下來。
但是也有意收縮了。
一些準備開工的工程都有放棄的跡象。
所以,真要再上馬新工程,還必須與于謙商議不可。所以朱祁鎮猶豫了一下,就決定召于謙入京,全面報告這一次旱災。對於朝廷一些措施,還必須要徵取于謙的意見。
雖然決定了于謙入京,但是此刻於謙卻在順德府。
原因很簡單,就是順德府邢臺縣北方大旱之中,唯一還有收成的地方,蝗蟲肆虐也不猖狂,所以邢臺一地,雖然沒有豐收,但是還是有收成的。
在這北方全部絕收的情況之下,尤其明顯。
于謙自然要去看看,一來是想從邢臺調一批糧食,支援其他府縣。畢竟這個時候糧食就是命,任何地方官都不會輕易放糧食出境的,于謙要親自去。
另外就是考察一下邢臺的水利。
也為將來大規模修建水利工程做好準備。
所以于謙即便接到聖旨,快馬敢回來,也是需要幾天的。
所以,朱祁鎮先接見了跟隨李時勉而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