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50章 緩與急,明天子,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災情緩解了。雲南只能下撤軍了。
朱祁鎮的心思也就活泛起來了,暗道:“河北水利建設,決計不是一日兩日的事情,難不成在河北水利沒有修建成功之前,我就什麼也不做嗎?”
“河北水利修建十年,我就坐等十年嗎?”
“我一輩子有多少個十年?而瓦刺又能給我幾年時間,大明開國七十年,各種弊政已經突顯出來了,那一方面都要調整,不是要大改就是要小改的。”
“怎麼可能循序漸進?”
一個念頭從朱祁鎮的心中冒了出來,暗道:“換了楊士奇?”
這個念頭一冒出來,朱祁鎮就緩緩搖頭,暗道:“不成,楊士奇寄宇內之望,他在內閣一日,天下就穩如泰山,朝廷上下,沒有人能代替楊士奇的地位,即便是楊溥也是如此。”
“而且太皇太后也是認楊士奇的。”
“換掉楊士奇弊大於利。”
“只是我就什麼也不做,難道就眼睜睜的看著。”
即便朱祁鎮心中也知道楊士奇的做法,有不少也是為朱祁鎮著想。但是朱祁鎮心中依舊覺得他必須做些什麼。
他不想與楊士奇撕破臉。但是他卻可以透過與內閣其他大學士來行駛權力。
不管怎麼說。大明的內閣首輔好像是宰相,但也僅僅是好像而已。總就不是宰相。
於是在數日之後,于謙來到京師之後,被朱祁鎮召到了文華殿議事。所議之事自然是河北水利問題。
但是于謙進入文華殿之後,就發現了不對勁。
因為這一次會議少了一個人,那就是楊士奇。
于謙低聲問身邊的曹鼐說道:“曹學士,老師怎麼沒有來?”
曹鼐目不斜視,嘴唇微微一動,說道:“陛下說,老師病了。”
于謙聽了心中不由疑竇從生,是老師真病了,還是陛下覺得老師病了。這個問題,一直在於謙心中環繞。
不過,這並不妨礙於謙陳述自己的治水方案。
三湖五河總計劃,這一次於謙所言就不單單是大方針了。而是多了很多細節,甚至在某些地方,推翻了朱祁鎮所提倡的束水攻沙之策。
于謙說道:“臣多次去看漳河十二渠遺址,並在今夏重修過,可灌溉漳河附近數萬畝土地。這半年來,臣一直在想一個問題,何北水利的目的是什麼?是抗旱,還是防澇。”
“在陛下面前,臣不敢妄言,這兩者必有側重,不可能做到兼備之。”
朱祁鎮說道:“以卿的意思是?”
于謙說道:“自然是防旱為主,防澇為輔。”
“臣查訪過當地百姓,河北百姓怕旱勝過怕澇,而且河北汛期很短,不過一兩個月之間,但是旱情卻很嚴重,每每遇春必旱,臣問過這十幾年氣候,春必旱,夏必澇,夏澇尚可避之,但是春旱則無處可避之。”
“故而以臣之見,河北水利,防旱在先,防澇在後,故此臣以為束水攻沙之策,在很多地方是不可行的。”
“這是漳河十二渠圖,請陛下御覽之。”
王振立即從於謙手中拿出來這一副圖,遞給了朱祁鎮。
朱祁鎮開啟一看,雖然覺得畫的很抽象,但是也能看出來,在河道之上利於水位差,修建了十二道大壩,每一個大壩都是漫水壩,在十二個水壩之處都分出一條渠,用以灌溉。
于謙說道:“西門豹治漳河之後,開十二渠,鄴城即為沃土,而河北諸水皆發源於太行山中,如此為之,則可以讓太行山下,皆得灌溉。”
朱祁鎮說道:“好,只是如此情況如果遇見大水,該當如何?”
朱祁鎮也明白,抗旱與防澇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治水方略,抗旱自然是要留下水,而防澇自然是要加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