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0章 北方戰略構想,明天子,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娘娘,我召見亦失哈是因為女真的事情,今年女真大旱,故而孫兒想在遼東開市,以糧食換皮毛人參馬匹,安撫建州三衛,畢竟建州三衛不管怎麼說,也是我大明百姓。”朱祁鎮說道。
太皇太后說道:“這事我準了。讓亦失哈先用遼東軍糧,今年往遼東補上便是了。”
遼東兩萬頃地,以這個時代產量如果沒有天災的話,也就是三百多萬石到四百多萬石的糧食產量。
當然了,但是遼東軍戶合起來有十幾萬人,加上家眷,不過是堪堪夠用而已。
“謝娘娘。”朱祁鎮連忙說道。
“你召見亦失哈不會僅僅說了這一點事情嗎?”太皇太后說道。
“娘娘明察秋毫。”朱祁鎮笑道,他想做事,必須經過太皇太后的批准,這一點他早就知道了,心中也在醞釀言語。
後世人對東北最基本的概念是什麼?是老工業基地,還是商品糧基地?
但是朱祁鎮一直所想的都是東北糧倉。
大明北方比南方凋零太多了。
支撐九邊的糧食,雖然一部分是北方省份支撐,但是相當大一部分都是從南方運過來。
這也造成了大明對蒙古在戰略之上的劣勢。
一旦打仗,大明的補給線不應該在北京開始算,而是在南京開始算。這樣的情況之下,大明如何能對草原發動攻勢。
所以,想真正的將蒙古打跨。千頭萬緒有很多事情要解決。
比如從永樂以來,衛所的腐敗墮落,士卒成為軍官的奴僕奴隸。大明邊軍的戰鬥力已經下降了不知道多少。
與國初,甚至永樂時期都差了不知道多少。
比如將領的青黃不接,等等。
但是有一件事情,在朱祁鎮看來最為重要。
那就是對北方的開發。儘量能讓北方支撐起草原上的戰事。這樣一來,要減少不知道多少戰爭成本。
也不至於五徵蒙古,就弄得天下動盪。
只是北方從遼金元到而今,動盪不休,早就不如漢唐之時了,經濟中心南移,可以說非人力可以挽回的。但是能挽回一分是一分。
北直隸情況不好辦。
朱祁鎮透過門頭溝煤礦就知道一件事情。
門頭溝的煤礦,都少不了勳貴的身影,那麼北京附近的土地,會在手裡?這也不言而明瞭。所以在土地上做手腳,在京城這個地方。朱祁鎮要小心謹慎。
但是遼東就不一樣了。
遼東地廣人稀,耕地開墾的潛力極大。而今又在衛所管轄。而衛所就有屯田的責任。
“娘娘。”朱祁鎮說道:“京師所需的糧食從南方運過來,全部透過運河轉運,這樣一來,太危險了,一旦運河出了一點問題。京師就有斷炊之險。孫兒想來想去,總是絕對不保險。”
“孫兒一直想遼東地廣人稀,如果能加以開闢,遼東之地的糧食也可以透過海路支撐京師。豈不方便。”
太皇太后搖頭說道:“遼東可以糧食只能種一季,又多種慄米。又多為生地,能自給自足就不錯了,如何能支撐京師。”
“孫兒是你想差了?”
“娘娘,遼東是可以種植水稻的。”朱祁鎮說道。
太皇太后聽了,心中一動,說道:“這是真的。”
水稻比起慄米之類的作物高產太多了。南方糧食產糧之所以勝過北方,水稻的大規模推廣站了很大的原因。
朱祁鎮說道:“孫兒不敢欺騙娘娘,朝鮮與遼東相連,而朝鮮人多種水稻,遼東又多水,想來也是可以的。”
朱祁鎮繼續說道:“如果娘娘不信,可以從江南招幾戶農戶在遼東種植水稻。即便一年一季,如果是水稻所產也不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