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4章 另外一扇門,明天子,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可能。

只是黃福年紀大了,而今已經七十多歲了,一直讓如此老臣在邊境,不是優待功臣之道,於是就讓他擔任南京戶部尚書,參贊南京軍務。

北京六部奪南京六部的權,故而南京六部的事情大多很清閒,只是讓這個老臣,坐鎮南京而已。

至於襄城侯李隆,乃是靖難功臣襄城侯李睿之子。永樂四年襲爵之後,最得太宗皇帝寵愛,屢次北征,都隨侍太宗皇帝。立下不少戰功。

遷都北京之後,太宗皇帝擔心南京有變,就留他鎮守,而今已經好多年了。

王景弘能與他們兩人並列,成為南京三巨頭之一。想來也不是泛泛之輩。

張忠說道:“鄭公公,年前駕鶴西去,而王公公就是跟隨鄭公公多年的副手,對南洋的局勢熟悉之一極,陛下何不中旨一封給王公公。”

朱祁鎮聽了,說道:“中旨行嗎?”

對而今體制瞭解的朱祁鎮,很明白,中旨不是聖旨。沒有內閣的附署,下面的官員是可以不理會的。

嚴格意義上來說,所謂的中旨,就是領導塞的小條-子,你可以理,也可以不理,就看著領導硬氣不硬氣了。

但是朱祁鎮卻很明白他而今的處境。

他怎麼說,也不能算是底氣很足的那位。

張忠說道:“陛下,您忘記了,王公公是內臣。”

朱祁鎮聽了心中頓時一動,暗道:“對啊。”這一瞬間,朱祁鎮似乎開啟一扇廣闊的天地。

是啊,對付文臣,這種中旨未必有用,對付勳貴,這中旨也未必合適,但是對於太監,卻足夠了。

因為想殺一個文官,必須走響應的法律程式,殺一個勳臣,也是需要明正典刑,不可私下用刑。

但是殺一太監。

朱祁鎮想怎麼殺,就怎麼殺,天下人都不會有什麼反應的。

天子家奴,這四個字概括的太正確了。

不過,這些太監在外面如何威風八面,但是在皇帝面前是沒有尊嚴的。

一睡覺,朱祁鎮有些按捺不住,看著王振,還有身邊的這些小太監,似乎想讓他們分佈天下,讓天下大事都匯總在他的手中。

如此天下之事都瞞不過他了。

他深深呼吸幾次,才算是將這個念頭給壓制下去了。

他知道,為什麼明朝一代,太監干政層出不窮,實在是太監太好用了,成本也低,生殺大權在手,下面的人自然不敢違逆半分。

而且多在身邊照料,朝夕相處,人非草木,孰能無情。

對很多皇帝來說,他最親近的人,與其說是太后,皇后,皇子,這些親人,還不知道說是他的貼身太監。

能不用嗎?

不過,朱祁鎮知道後車之鑑。這一件事情的效果並非那麼好。這才能收斂心神,按捺住這個想法。

只是他依然發現了另外一扇大門。

洪武祖訓,宦官不得干政,早已煙消雲散了。經過太宗,仁宗,宣宗三代皇帝的發展,大明朝的太監,已經成為一個龐大的部門,就是二十四監。

在北京,南京,他們掌控著大量的宮殿,園林。在外面,有鎮守太監,有織造太監,幾乎是一套獨立於外廷之外的體系。

這一套體系也是非常有力量的。

否則後世那麼多權閹們也不會依賴這個體系,號稱內相,當然了而今他們還沒有發展到這個地步,但是這些太監的力量,也深深的切入朝政之中。

在中央有王振這樣,直接參與中央決策的,在地方各地鎮守太監,即便是罷黜不少,但是根基還在。

“太皇太后不許我干涉朝政,但是內廷二十四監,說是朝政,但也可以是家事,我想整理家事,太皇太后未必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奮鬥在大明

名劍山莊

凰後萬萬歲

夏蓮迷